【區區有聖堂】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下) 在困難中信靠天主

期數
4151期
刊登日期
2023.09.08
主曆
2023年09月10日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kkp10-11_1200

按圖放大

共用圖片/檔案 - 區區有聖堂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設有兩個入口:設置了聖母岩的一邊,是教友在主日進出中心的主要通道;另一邊鄰近油站的門口,設有一個小花園, 放置了十字架及痛苦聖母聖像,這些都是中心的宗教標記,中心也祈求面朝公主道的聖母岩,能護佑道路上的駕駛者。

牧民中心是由石磚砌成的平房,在過去30年沒有太大改變,但其實員工及教友一直完善中心的設備及裝置,以符合中心牧養傷健教友的需要。

為方便傷健教友上落復康巴,及教友或神父駕車到訪中心, 教區傷殘人士牧民委員會早年向政府申請使用中心旁的空地,作為小型停車場,這大大改善了傷健教友上落復康巴的安全。在放置了十字架及痛苦聖母聖像的小花園內,中心也設置了14處苦路像,每一處苦路像的立體設計讓失明教友可以觸摸圖像,默想耶穌的受難過程。

恆久朝拜明供聖體小組會借用中心的地方,於週四及週五舉行徹夜明供聖體*,所以祭台上的左邊擺放了聖體大會的主保聖巴思嘉的聖像。在祭台下的右邊則放置了傷健人士主保— 聖拉匝祿的聖像。

樂融融慕道團

牧民中心空間不大,但服務著不同殘障組別的教友,其中「樂融融」慕道團及「信和光」團體均需借用其他地方作聚會。

「樂融融」慕道團主要是以活動和唱遊方式, 讓天主教家庭的智障、自閉症兒童及青年認識和走近天主。慕道團主要分為香港區及九龍區,香港區每逢第二及第四個星期六,在聖類斯學校進行;九龍區則在第二及第三個星期六,於伍華小學舉行。

麥家儀是香港區慕道團的導師,育有一名唐氏綜合症兒子。她的兒子自6歲起,開始參與慕道團,至今已20年。她表示兒子在慕道團中認識到天主外,她自己也結識了面對相似處境的家長和照顧者,多年來互相支持及分享資訊。

作為慕道團的導師,她形容樂融融的學員很單純及專心, 「有次提到耶穌誕生時,瑪利亞及若瑟找不到借宿的地方,有位學員說:『他們可以來我這裡,我有地方。』」她指學員十分投入學習,願意認識及接受信仰。

「天主總是透過人和事,讓人跟隨祂。」樂融融九龍區導師簡月英的其中一名女兒因腦炎致腦痲痺,之後入讀明愛的一所特殊學校,讓簡月英認識了天主,「樂融融就像一個大家庭,有男、女、老、嫩;有自閉症人士,也有腦痲痺人士,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因為愛而聚集在這裡。」

簡月英指出,除了慕道班外,他們也會邀請神父,為學員、導師及家長主持提前主日彌撒,學員在彌撒中會擔任讀經員、司琴、輔祭等。她稱,學員對於能分擔教會的職務感到很滿足。

信和光

信和光小組是一個國際團體,凝聚弱智及自閉症人士,他們在聖瑪加利大堂、聖母堂及海星堂皆有聚腳點,並在本年9月起,在赤柱聖亞納堂有新的聚會。信和光是由智障人士和健全人士及其家人和朋友三類成員組成的團體,他們聚在一起分享信仰和友誼。

雖然信和光團體不在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聚會,但是信和光副省協調員唐嘉麗認為,中心就是他們的後援,不論團體有甚麼需要,中心都會全力協助,「在中心,我遇到不同殘障類別的教友,更加體會到教會內的共融。」她的女兒也是智障人士,她認為在中心、團體這個大家庭中,一直有很多教友陪伴她,令她感受到教區的支持,「懂得接受天主的安排, 及把一切交託在天主手中,跟隨祂的旨意而行。」

傷健人士、照顧者 從中心得到支持

中心在過去30年,除了有不同教友的幫助外,亦有很多神父、修女的幫助。其中,慈幼會林仲偉神父每月均會到中心,為傷健同心牧民小組的教友主持主日彌撒。近數次的彌撒中, 教友專心致志地聆聽神父講道,並筆錄重點,原來林神父在彌撒後,為教友舉行有獎問答遊戲。林神父表示,與中心教友相處多年,十分欣賞他們對天主的虔敬之心,使他更加感受到為他們服務的使命。

疫情期間,林神父每天錄下晚禱內容,除了傳送給教友;也把錄音傳給中心主任梁婉蕙,讓她轉發給中心教友, 在疫情中關顧他們的信仰培育。

中心自1990年起,舉辦海外朝聖活動,在疫情前每三年與傷健人士一同到海外朝聖,帶領他們到外地與主相遇。林祖明神父約在2000年開始,多次擔任中心海外朝聖團的神師,曾與傷健教友到訪意大利、以色列等;他也替樂融融主持彌撒。

林祖明神父之前是中心神師及委員會成員,經常參與中心的活動,並為聾人小組主持彌撒。最初他在彌撒中,需要義工在旁用手語翻譯,其後他學習手語舉行彌撒。在與傷健人士相處中,他見到他們對天主的信靠,這為他而言也有一份鼓勵,「中心有不少盡心盡力的義工,使這地方成為一個加油站,不只給予傷健人士祝福與恩寵,同時也給予他們的家長和照顧者很大的支持。」


  • 編輯 Catherine Wong / 採訪 Elaine Ng / 設計 Andy Won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