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為基層服務 胡頌恆神父

期數
4152期
刊登日期
2023.09.15
主曆
2023年09月17日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8.1200

胡頌恆神父(John Wotherspoon)居住在廟街的一間劏房,房裡沒有電視,沒有廚房,只有一張簡單的電腦桌,方便他處理文書工作。這天,戴著漁夫帽,穿著襯衣、長褲,挽著布袋的他離開劏房,前往相隔一兩個舖位的「耶穌醫生中心」時,遇見鄰居,他殷切地問候對方:「最近生意如何?」這位於本年慶祝晉鐸50周年的神父,多年來過著簡樸的生活,身體力行為基層送上溫暖,將基督的愛帶到社區中。

生於澳洲布里斯班的胡頌恆神父,來自虔誠的公教家庭。他中學就讀的獻主會學校,教師皆是獻主會神父,經常向學生展現出積極服務窮人的精神。胡神父當時亦曾跟隨學校,到醫院探望病人,「神父教學生要關心窮人及有需要的人, 因為這也是獻主會神父特別的恩寵。」

學習廣東話 開展本地服務

他在中學畢業後便加入獻主會,並在1973年晉鐸,之後曾在澳洲的學校及堂區服務。當時獻主會在香港開辦了數間學校,亦在堂區工作,但人手不足,胡神父便於1985年來到香港,開始他在這裡的服務。

「學講廣東話不是很難,是非常難。」他笑說來到香港學習中文時已經38歲,對於要再學習一種新語言,已經「太老」。但這困難沒有擊倒他,反而激勵他加倍用心學習。在上課的日子, 每天他是第一個到達校園的學生,也是最晚一個離開。他一邊讀書,一邊參加堂區活動,不足一年已成功使用廣東話主持彌撒。

本頁圖片/檔案 - 08.01_500他曾在聖母院書院、大嶼山堂區服務,同時探訪難民營、監獄等;並於2001年前往廣東省肇慶,一邊在學校授課,一邊扶助窮人。他於2009 年回港後,便長駐油麻地廟街服務。

回應即時需要 開展服務

為甚麼是廟街?「因為這裡是香港需要很多幫忙的地方。這裡有很多吸毒者、露宿者、釋囚、少數族裔;這裡也就近伊利沙伯醫院,行十分鐘便能去醫院探望病人。」胡神父回答。

過去數年,香港面對社會事件,再加上疫情的挑戰,他說廟街亦有不少改變,使他也要積極開展切合時宜的愛德服務。

在疫情爆發初期,胡神父為照顧因為晚市禁堂食,而無處容身的「麥難民」,他與教友在2017年成立的「MercyHK」租借多個單位,讓他們有地方歇息,又為尋求庇護者交租及提供經濟援助。他在廟街租舖經營商店,聘用無家者,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以賺取生活費;最近他將店舖轉型,改為營辦「慈悲香港餐室」,希望作為社區飯堂之同時,也繼續提供就業機會。

在廟街服務的14年裡,他一直居於劏房,一方面希望過最接近基層的生活;另一方面則是方便他進行愛德服務,能即時回應求助者的需要。他特別提到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時,不時有確診外傭在晚上,被僱主要求離開住所,而被迫露宿街頭。胡神父便要即時為他們安排住處。他憶述在一個冬天的清晨,一位菲律賓籍女士聯絡他,因為確診而被僱主趕離住所。這位外傭身上沒有錢,神父便請她先乘計程車到廟街,再請她吃早餐,為她安排住宿。即時解決了外傭的住宿後, 面對她們受到的不公對待,例如遭到僱主暴力對待或性騷擾,胡神父與「MercyHK」團隊亦為他們尋求法律援助,陪伴她們到警署報案,上法庭打官司,為身處異國他鄉的外傭帶來溫暖與支持。

本頁圖片/檔案 - 08.02_500為最小的兄弟服務

胡神父每天都到耶穌醫生中心「辦工」,這中心放置了很多由胡神父為探訪囚友而製作的簡易聖經;中心內有一個祈禱室,供神父與街坊、教友入內祈禱、聚會。有需要人士也會到中心直接向神父求助。

耶穌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二十五40)胡神父稱,這聖言一直支持他努力進行愛德服務。從澳洲來到香港,再到今天在廟街開展的各項服務,這位76歲的外籍神父一直感受到天主的帶領。他笑說,雖祭在疫情期間,接觸到很多確診者,但至今尚未確診,「感謝主,讓我有健康的身體,能服務更多人。」(吳)。


  • 01 胡頌恆神父在廣東省肇慶服務
  • 02 在港的獻主會會士,後排左一為胡頌恆神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