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無家者

期數
4174期
刊登日期
2024.02.16
作者
羅佩珊
主曆
2024年02月18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KKP reNew-義筆上月中本港氣溫驟降,天文台在市區錄得攝氏6.3度的低溫。全球暖化導致極端天氣,香港寒冬的日子愈來愈少,2023年寒冷天氣日數只有14 天,未來我們要過上寒冷聖誕及農曆新年的日子將屈指可數。面對突如期來又難得的寒冷天氣,市民馬上掏出家裡存放多時的大衣取暖,有的趕緊回家打邊爐,有的則冒著寒風徒步登山,欣賞大冒山難得一見被冰封的雪境。大家或因這幾天的寒冷天氣而感到莫明的興奮,不過寒冷天氣與酷熱天氣一樣,讓貧窮及邊緣社群雪上加霜。

應對嚴寒的日子,我們可以加穿毛衣圍巾,在室內開啟暖氣,又或喝著熱騰騰的飲料,但可不是所有人能安坐室內,不受寒冷天氣影響,當中無家者往往首當其衝。他們無家可歸,棲身街頭、行人隧道、天橋底、公園等地或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戶外天寒地凍,寒風刺骨,在缺乏保暖衣物下,他們只能瑟縮一角以垃圾袋或紙皮圍封取暖,在冷雨下喝著一口涼水,好不容易才捱過一天。寒冷天氣警告持續生效期間,政府得開放臨時避寒中心,供有需要人士避寒,民間團體也自發向無家者派發熱飯熱食及禦寒衣物,以解燃眉之急。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數據顯示,現時本港約有1,400多名無家者,若計及一些未被接觸的個案, 無家者數目僅冰山一角。或許有人認為露宿街頭是個人選擇或咎由自取,但很多時候他們是經濟不景下的犧牲品。在新冠疫情下,香港的無家者數目曾增至1,500多人。根據《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調查》,無家者露宿的原因主要是失業以致無法承擔租金開支及無法找到可負擔的居所。這些無家者以中年人士為主,就業能力較弱,較難獲得工作或賺取較穩定的收入,可見他們不是不願工作,只是無法自力更新。調查揭示,長期失業及露宿使他們出現精神困擾及健康問題,如關節疼痛、牙齒不適等,而露宿環境欠佳、醫療支援不足等,使他們難以康復,也更難找到合適工作。這都造成惡性循環,令他們難以擺脫露宿生活。

貧窮使無家者無家可歸,而社會的偏見使他們受盡歧視。他們不時受到途人不友善的目光,也不時受到驅趕,甚至暴力對待。政府的「不友善建築」,如將公共空間改為不適合長臥休息的設施, 也直接令他們無處容身,走投無路。受到社會排斥,使他們生活更加艱難,成為最弱勢社群。

有關注無家者的團體表示,政府只有無家者服務,但沒有無家者友善政策,長期忽視無家者的需要,以政府資助宿位為例,無家者人2014年至2023年增幅達88%,但資助宿位僅由202個增至228個,遠不及無家者增長數目。團體建議社會應推動建立無家者友善社區,為他們提供適切的住屋、醫療、教育和就業支援,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重建自信和尊嚴。

在熙來攘往的鬧市街頭,我們又曾否與街角的無家者或被社會忽略的人擦身而過或對他們視而不見呢?我們可能已習慣「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或不想浪費時間。但若我們靜下來,設身處地去默想及感受邊緣社群的處境,或許我們會意識到在主基督內,彼此是兄弟姊妹,緊密相連,讓我們停下腳步,開放自己,關愛及扶持路旁不認識的邊緣社群。


  •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