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議同行】共議同行與全體教民的 超性的信仰意識(二)〔作者︰鄭小慧〕
今屆以「共議同行的教會」為主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開始時,「全體教民的信德的超性意識」(Sensus Fidei)的概念出現在各種準備和工作文件中,引起了不少神學家、神職人員、學者和教友的關注。國際神學委員會在2014年已詳細闡釋了這個神學術語,發布了一份名為「論在教會生活中全體教民的信德的超性意識」(以下簡稱「論信德意識」)的文件。
對「信德意識」的關注引發了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對抗神職主義的途徑,而有人則認為它可能導致聖統制和教友之間的競爭,提供了教友們掌控聖統制和教會訓導的權威。然而,也有一些信徒相信提升「信德意識」可能促進聖統制和教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教宗方濟各多次強調,這一概念並不意味著取消天主教會的聖統制架構,也不否定神職人員的特殊恩賜和責任。
「信德意識」一詞顯著強調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它不是某個特定社群或國家的意識,而是信仰天主聖三的「天主子民」的意識。因此,它涉及的是在這個「信仰民族」,也就是「教會」中受過洗的信眾的意識。因此,在討論「信德意識」的意義時,我們要謹記,討論的背景是「教會」,而且是「羅馬天主教會」。
那麼,究竟甚麼是「信德意識」?它如何確定?它在聖經中的基礎是甚麼?在聖傳中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它與教宗和主教的訓導權以及神學之間存在著甚麼關係?真正實踐「信德意識」的條件是甚麼?「信德意識」是否有別於特定時間或地點信眾的多數意見?如果是,它與信眾的意見有何不同?要在當今教會中更全面地理解和更自信地運用「信德意識」這一理念,就必須回答所有這些問題。
正如之前所述,隨意以「信德意識」的名義對教會的訓導和信理進行應對,不僅無法實現作為天主子民的先知使命,還可能在教會中引起混亂。「論信德意識」這份文件的撰寫目的,在於幫助牧者和教友澄清和深化這一重要概念的某些重要方面,以回應一些問題,特別是在有爭議的情況下如何確定真正的「信德意識」。例如,當教會的教導與自稱表達「信德意識」的觀點之間存在矛盾時。
在接下來的幾次講述中,我將以簡潔的方式解答如何確認真正的「信德意識」的問題。在這裡,我想先引用教宗方濟各在第一次三鐘經講話中對「信德意識」的解釋。他提到了一位謙卑的老婦人曾對他說:「如果上主沒有寬恕一切,我就不會有今天。」他對這位老婦人的話表示了欽佩,並說:「這就是聖神賜予的智慧。」這位婦女的見解展現了「信德意識」的卓越表現。「信德意識」不僅能使人對信仰的事物有一定的識別能力,還能培養真正的智慧,並以此為基礎宣揚真理。
•逢第二、四主日刊出
- 鄭小慧,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