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神恩】聖言會靈修精神與移民牧靈(一)
耶穌曾說過:「我是陌生人, 你們收留了我」( 瑪二十五35)。作為一個在不同文化和國家傳教的國際修會, 聖言會特別注意到,在全世界各修會所福傳的所有國家,正在發生一個新現象:移民潮正在不斷增加。這些移民或者是自願的,或是被迫的。這個不斷增加的移民潮,正衝擊著很多國家的家庭和團體的穩定性。當然,現在這現象幾乎在聖言會福傳的所有地方都能發現到。
故此,聖言會在2012年發佈了《聖言會移民及難民事工指引》文件。這文件特別為幫助聖言會修會和會士在進行移民和難民服務時,給會士們作出基本的指引而撰寫的。當然,在這文件出現前,聖言會已經專門從事服務移民工作很多年了。這個文件也可以視之為聖言會作為自己移民傳教經驗的總結。
聖言會會祖楊生的靈修精神,從「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一14)的精神,本身就具有移民的精神。這句說話向我們闡述了一個「神聖而又擁有永恆生命的大愛之神——天主聖三,其第二位願意「由神成為人」,並與自己所造的人們「住」在一起,甚至還與人一起生活,經歷人所經歷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而這一切天主子原本並不需要經歷。他之所以會如此行事,是因為:以最好和最適合的方式去愛。
與之相應的,聖言會的傳教工作的靈修精神,也是「聖言成為了血肉」的福傳精神:接受聖言成為血肉的耶穌基督的派遣,融入到本地的生活和使命中。雖然這個世界不是最終的天鄉, 但天鄉的根源——天主子——聖言會甘願降此塵世。好使寄居在此世的人們,藉著降生成人的聖言,而得到走向天鄉的道路,和擁有天主父所為自己創造的人們永恆的生命。
會祖聖楊生神父曾經的幾個個人經歷,以及他為了修會的發展,和能夠更好地服務教會和修會的傳教的一些經歷,可以推斷出一個結論:他本人一直是一個移民式的傳教士。
楊生神父本身是德國人,在1875年,因為當時德國的政治和宗教的衝突,從祖國——德國移民到荷蘭,以便在那裡開辦一個德國的傳教修院。他在荷蘭的史泰爾創立聖言會幾年後,為了能夠在奧地利建立聖言會的新會院(St. Gabriel Seminary),遂申請奧地利公民身份,再次離開荷蘭。他在自己親自創立的第一間會院——荷蘭史泰爾中度過了人生的最後階段。
楊生神父剛剛創立聖言會,它有著德國修會的背景,擁有很多德國或懂得德語的會士。當聖言會接到德國教會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的新移民的福傳請求,帶著與生俱來國際性和靈修精神,故此,楊生神父應邀派遣會士,前去服務不同國家的移民。
- 聖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