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眾人之僕阿John 終身執事候選人蕭思銓

期數
4189期
刊登日期
2024.05.31
主曆
2024年06月02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

共用圖片/檔案 - 人物專訪本頁圖片/檔案 - 08.01_500蕭思銓曾擔任教區學校校長近20年,多次為弱勢學生爭取資源,促使政府改善撥款制度,讓學校去幫助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生。現在他要忘記過去,成為終身執事,做眾人之僕,「我知道自己將會轉換另一個身份,不再指揮大局,也要讓堂區幹事忘記我的背景,改用我聖名John(若望)稱呼我,而非蕭校長。」教區終身執事候選人蕭思銓心底裡早已放下昔日職權的包袱,現在積極用行動謙遜侍主。

「有時候,校長給予人充滿權威、擺架子的印象,這印象不容易被抹去。」蕭思銓將於629 日聯同另外三位候選人,領受終身執事聖職,「執事甚麼都要做喇,領職為我不是轉換到另一運用權力的崗位,而是提醒我要做真正的僕人。」

去年退休的蕭思銓體會到,讓教友從自己身上感受到執事應有的僕人精神,是現時最大的任務,「最初有好幾次,我為堂區活動搬動檯椅時, 教友感到不習慣。執事不是走到台上成為標記, 而是走到台下與人同行。」

1993年,在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夜神)第一屆畢業生聚餐上,同學們紛紛表達服務教會的志向,唯獨是同年即將成婚的蕭思銓,希望稍作歇息。同窗曾繁興(2016年安息)及盧和鐳(2021年安息),後來成為了香港教區首批終身執事,默默為他播下了「眾人之僕」的種籽。

直至2013年,各散東西的夜神舊同學結伴前往台灣真福山退省,蕭思銓在聖母山祈禱時,「那時有一把聲音在我腦海內說:你要回來教會幫我!我心想:我不就是回到教會擔任教區學校校長了嗎?難道還要做其他事情?」出席一次終身執事職務介紹會後,該召叫在蕭思銓心中迴盪著, 經過祈禱與辨別,他於2016年成為終身執事有志者,2019年成為候選人。

蕭思銓感受到終執照顧貧弱者的使命,是延續其學校教育的理念,重拾昔日擔任外展社工的滋味,繼續實踐天主教大專學生聯會的培育。

本頁圖片/檔案 - 08.02_500打開弱小者的心窗

蕭思銓透過修讀臨床牧靈培訓課程,學習與病弱者同行,「我曾服務一位截肢的病人,安裝義肢看似簡單,實際上影響病人的自尊心,也要重新適應起居生活,當病人感到困擾,誰人可以照顧他們的情緒?當醫院牧靈工作者細心聆聽,便能夠為他帶來希望。」

「我聆聽弱小兄弟的擔憂,不作 判斷。他最終適應過來,而我經過病房時,看見他重新學習走路,便在門外舉起手指公,隔著口罩微笑致意,他亦報以微笑。」蕭思銓亦將這份同理心帶回自己實習堂區的服務之中,在慕道團擔任導師陪伴青年。

蕭思銓亦與太太「夫妻檔」服務教會,他們成為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婚前(FOCCUS)協談員後,約每兩個月為一對準新人提供婚前培育交談,「我們幫助準新人檢視自己的盲點,從而鞏固婚姻。我的太太擅於聆聽,靠著過來人身份聽得出對方疏忽了甚麼,亦講及與『四大長老』(雙方父母)相處的心得⋯⋯ 將自己過往的不足,變為我們幫助年輕人檢視不足的介入點,從中學會謙卑。」

拒絕因循 尋找新方式本頁圖片/檔案 - 08_800

為準備應付日後的愛德職務,蕭思銓前往明愛的服務單位實習,他感謝明愛同工安排服務對象,同時他醒覺到,「社工將實習服務對象帶到你跟前,堂區則是由零開始尋找服務對象,令牧者每次服務皆會有新的體會。因此,我不應因循, 否則會看不見耶穌—正如耶穌每一次醫治人, 皆會運用新的方法,我們每一次皆要重新認識服務對象及自己。」

蕭思銓細味每一次學習經驗,他在楊志光執事(本年四月安息)的安所彌撒上,留意到禮儀人員將小蠟燭的蠟,逐少滴到復活蠟燭芯的上方, 避免將燭芯燒盡,「同樣地,新執事需要前輩的協助,才能堅持服務的初心,燒得更久更光,燃亮自己身邊的黑暗。」

承著前人的腳步,他決意要虛心接受天主的幫助,「我會告訴天主,我很擔心,但同時相信, 有祂的幫助,我一無所缺。」蕭思銓以謙卑的心放下舊我,換上新的身份—「John執事」。(鄧)


  • 01 蕭思銓(後排右四)在明愛單位實習
  • 02 蕭思銓於堂區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