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歃血為盟〔作者︰何家怡〕
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特別看一些古裝劇,總有一些歃血為盟的片段,例如:一些武林派別或幫派在收徒弟的過程,師兄手持一把利刀,在懇求者的前額輕輕一碰,血從前額滴到鼻尖,再滴到一碗清水或清酒中,懇求者把這碗含有自己的血端上給師父喝。若師父喝下,即表示懇求被接納。若師父將它倒掉或只含在口裡並吐出,即表示懇求被拒絕。不知道這儀式純粹是虛構或是有多少真實,但這歃血為盟確真存在。由於好奇,我嘗試查核這些故事,發現血有著不少象徵意義,包括象徵生命、死亡、生育、力量,權力、勇氣、犧牲、忠誠等等。在宗教上也蘊含著祭祀、奉獻、犧牲的重要意義。
血在人體上有著重要的角色,沒有血, 便沒有生命。血給予養分,保持生命的運行。我們會用血脈相連來表示親屬關係;血汗表示辛苦勞動;血在醫學上有潔淨的作用,它把體內的毒素及廢物,經過繁複的化學程序後排出體外;血在康復的過程中亦有著重生的作用,血提供養份去修復損壞了的組織,沒有血的流通,康復的過程也會緩慢下來。血亦是犧牲的象徵,有著彼此交換、奉獻的意義,故此在不少宗教儀式上,特別在天主教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聖體聖血節,就是在慶祝及紀念耶穌基督以祂的體血與我們結合。在舊約,梅瑟用血灑在百姓身上,以羊和牛作祭品,來贖回人的性命,自此上主與以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到了新約,人不斷犯罪,舊的盟約, 即一切牛及羊的贖罪祭已不獲上主所喜悅, 因此基督的來臨,以自己的生命,與人訂立新的盟約,給人留下聖體聖事,好讓人心得到感化而悔改。最後基督為承擔所有人的罪過,以自己的血,自己的性命,換取人心的悔改,繼續存活再生的機會。但究竟有多少人明瞭這道理?
血在這聖事中,上主與人立約的意思就是給人約定把人脫離罪惡紛亂的世界,重回天主愛的懷抱。耶穌基督為了這愛的盟約而完完全全獻出了自己。為那不信的人可能未能接受,為信的人也可能半信半疑。正如若望福音中記載當耶穌講及將自己的肉給人吃時,人們卻竊竊私語。我今天作為信徒,作為修道人,飽享各種不同的信仰培育,有時候信德也會動搖。試想在耶穌時代,他的言論,沒有人聽過,超出了人的理智,難免會覺得難以接受。在此不禁輕歎,信德實在是上主的恩賜。
今天再一次慶祝聖體聖血節時,不知為何耶穌問伯多祿:「難道你們也願走嗎?」的這句話不斷浮現在我的腦中。我們實在要不斷祈求,開放給聖神,使我們能有一天能完全與祂共融。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譚錦榮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