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諾撒醫院 承傳仁愛95載
(本報訊)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創辦的嘉諾撒醫院成立95年以來,除了二戰期間遭受破壞,一直屹立於半山舊山頂道。「連修會的保守生也會問我,醫院位處富貴地區,如何體現會祖服務貧苦者的精神?……以前很多海員、外籍飛機師等隻身在港,沒人陪伴入院;現在即使是頭等病房的病人,往往也因家庭出現問題而感到孤單。」該院護理總監蔡植沛修女解釋,貧窮不單指物質方面,也包括需要被聆聽的心靈上貧窮的人士。
修會在1929年獲捐贈兩座位於半山的別墅,將之改建成醫院。1941年醫院被戰火炸毀後,與灣仔聖方濟各醫院合併;並於1957 年開始在原址重建,至1960年峻工,由當時的白英奇主教舉行祝聖禮,其後數度進行翻新及加建新翼工程。
在1985年加入醫院的蔡修女表示,醫院早年屬「家庭式」經營,各部門如餐飲、會計甚至洗衣房等,均由修女掌管,帶領員工以「謙仁共執」的精神服務病者,「每個病房也有兩位修女24小時服務病人,只有吃飯或祈禱時才會離開,有較多時間與病人交流。」隨著修女們年紀漸長,難以同時應付前線及牧靈工作,修會遂於1991年把醫院行政管理權交給香港明愛。
醫院總經理許小虎博士直言,醫院從「富有人情味的士多」逐步變成「超級市場」, 既要保留修女建立的優良傳統,又要銜接現代化管理模式, 挑戰很大。為提升醫療質素和回應病人需要,該院在九十年代引入磁力共振掃描服務和伽瑪刀放射治療,屬全港第一家提供這些服務的醫院;近年亦引入新藥為長者治療認知障礙症,並夥拍慈善基金資助病人進行「通波仔」和膝關節置換手術。蔡修女補充,醫院一直為病人提供免費膳食直至去年,院內亦設有小聖堂供人祈禱靜思,盡力照料病人的身心健康。
展望未來,許博士謂嘉諾撒醫院作為天主教非牟利醫院,會繼續以基督精神服務社會。院方將循營運、環保和員工三大方向推行可持續發展計劃,尤其希望留住年輕醫護人員,加強他們的歸屬感;並研究增設外展醫療服務和衛星診所的可行性。(黎)
• 有關嘉諾撒醫院之牧靈及福傳工作,見今期「區區有聖堂」。
- 01 為慶祝醫院成立95周年, 蔡植沛修女(左)特意訂製全新的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聖像;旁為許小虎博士。
- 02 醫院新翼於2014年啟用,請來時任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祝聖。
- 03 1960年醫院重建後的部分員工與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