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家有一寶〔作者︰麥琬淑〕

期數
4194期
刊登日期
2024.07.05
作者
麥琬淑
主曆
2024年07月07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靈修小品最近有機會分別去探訪了兩間護養院,兩者均有相同的地方:是教會開辦的,是收費頗高的,當然也是整齊清潔的,但兩者的氣氛截然不同。一間是十分嚴格的,探訪前一天一定要用電話預約,當天必要先做檢測,並且通常只能作半小時的探訪,每次也只可兩人兩人地會見他們;如要帶長者外出,要填表申請, 經駐院醫生批准才可外出。而另一間院舍則十分寬鬆,家人朋友可隨時來探訪(當然整天有很長的探訪時段),家人或朋友都可以帶長者外出午餐或散步等活動,院內有很多設計精緻的客廳提供給一家人與長者相聚。因此,前者就像在隔離醫院居住,而後者則像在家庭中一樣,氣氛溫暖,備受歡迎,長者的面容都感到快慰,沒有被隔離的感覺。

試想一想,哪位長者會歡歡喜喜地進入護養院的呢?他們不願意的原因主要是有份被遺棄的感覺,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知道入護養院只是不得已的事,因為家人會因工作、居住地方、照顧等問題,迫不得已要將自己的親人放在護養院中讓人照顧。所以,為使他們能快快樂樂,安安心心地度過他們的晚年,親人的探望是十分重要的,讓長者知道家人仍然是愛他們,關心他們的。所以家人不要因長者有護養院照顧而疏於探訪,也不能將照顧年長的親人的責任抛給護養院。我明白,長者因記憶力衰退、說話反覆、甚至性情暴躁而會使親人不耐煩,試想一下,年老力衰、力不從心等不是我們每人都會必經的階段嗎?

最近在大角咀派飯的經驗也使我唏噓不已:近日有好幾位長者,特別是那些女性長者,再沒有來取飯,據認識她們的義工教友說,她們有些因病住院,有些離世了,也有些因年老體弱, 特別是雙腳無力而不能下樓來取飯,她們都住在舊式唐樓因無電梯而沒有下樓多個星期了,她們只依靠隔鄰一些好心人帶少少菜來給她們自己煮來吃。這些都是老弱的、窮困的、有病的獨居長者,無論成因為何,她們正需要我們伸出援手去幫助她們。

我要引用德訓篇的話來說:「你要全心孝敬你的父親,不要忘掉你母親的痛苦。你要記住:沒有他們便沒有你;他們對你的恩惠,你如何報答呢?」(德七29-30),記得中國先賢有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有沒有珍惜這個寶貝?或我們視他們為浪費資源的廢物呢?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譚錦榮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