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與聖言談戀愛 瑪利•希妮博士

期數
4195期
刊登日期
2024.07.12
主曆
2024年07月14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8.01_500共用圖片/檔案 - 人物專訪「耶穌在伯達尼作客時,一位女子在他身旁打破玉瓶,把珍貴的香液倒在他頭上(谷十四3),表達對他極致的愛。這是最能觸動我的片段,也是我們每位門徒的榜樣— 不計代價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耶穌。」馬爾谷福音裡描述耶穌的神蹟和故事多不勝數,美國底特律總教區聖心大修院神學院聖經教授、宗座聖經委員會成員瑪利希妮博士(Mary Healy)卻偏愛這段耶穌受難前的小插曲。

自幼已領洗的希妮博士在1987年修讀了一個關於馬爾谷福音的課程,讓她大開眼界、深受觸動,不但真正理解內容豐富兼環環相扣的經文,亦感受到天主如何透過聖神體現聖言, 「我愛上了天主的說話,並意識到祂召叫我一生研習聖經,幫助其他人認識聖言。」自此她效法那位伯達尼女子,全心為天主奉獻,在大修院教授聖經,同時積極著書和舉行公開講座,以推廣聖言。

為聖經撰寫註釋本頁圖片/檔案 - 08.02_300

在剛過去的六月中至下旬,希妮博士應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聖神內更新團體、香港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服務委員會、普世豐盛新生命團體及喜樂生命的聯合邀請,來港主持一系列有關聖經及神恩培育的活動及講座。除了分享認識聖言和聖神的重要性,她也會宣揚耶穌能戰勝一切苦痛這個訊息,受苦者可透過祈禱獲得恩典和力量,得到治癒。

本頁圖片/檔案 - 08.03_500希妮博士表示,天主教的釋經著作不是過於學術便是流於表面,為填補兩者之間的空白,她與其他聖經學者在十多年前開始編撰《Catholic Commentary On Sacred Scripture》(天主教聖經註釋)系列,讓教友更深入了解聖言和活出信仰。自2008年出版首批作品後,團隊現已完成所有新約書卷的註釋,並已開展舊約書卷的註解工作。

負責為馬爾谷福音和希伯來書撰寫註釋的希妮博士坦言,要以淺白的日常用語為經文作註解是「巨大的挑戰」,尤其是行文錯綜複雜的希伯來書,令她斷斷續續花了八年才完成。近年她為創世紀撰寫註釋期間電腦被盜,失掉了一些資料和已寫好的篇章。面對各種阻礙,她靠著祈禱尋求天主的光照,才能繼續前行。

本頁圖片/檔案 - 08_1200女性角度看聖經

希妮博士認為,女性與男性閱讀聖經時的側重點偶有不同,可以互補不足,對經文的理解更為立體。她以亞巴郎的妾侍哈加爾為例,指她被利用作生育工具後,母子遭遺棄在曠野,最後被天主拯救(創世紀第1621 章)。「這能顯示天主給予被剝削者的非凡同情和關注,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然而男性往往忽略了這位婦人。」她道。

她任教的大修院有超過400位學生,包括約100名修生、300名平信徒和30名神父。她認為,修生在培育過程中應學習跟女性和其他男士虔敬相處,了解平信徒如何兼顧家庭生活和服侍天主,晉鐸後才不會認為自己被授予聖職便「高人一等」。她亦鼓勵修生每天祈禱和誠心閱讀聖經,有助日後講道、聽告解、輔導教友等牧民工作;並建議神父與教友一起研習聖經,幫助他們養成每天閱讀聖經的習慣,以聖言為精神食糧。

希妮博士自2014年起獲教宗方濟各委任為宗座聖經委員會成員,是委員會首三名女性成員之一。對被委任感到榮幸和驚訝的她笑言,有天忽然收到一封主題為「給宗座聖經委員會成員」的電郵,還以為弄錯了,閱讀內文後才確定自己獲得任命。委員會受教宗委託,目前正研究聖經如何描繪疾病與苦難,希望從中找到天主為世界帶來希望、鼓勵和治療的話語。(黎)


  • 01 希妮博士早前來港分享天主經的啟示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 02 希妮博士為香港讀者簽書
  • 03 除了聖經註釋,希妮博士亦曾出版有關治癒和善用聖神恩賜等書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