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讀書】我們經驗過神話嗎?〔作者︰楊孝明〕

期數
4196期
刊登日期
2024.07.19
作者
楊孝明
主曆
2024年07月21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2C_300共用圖片/檔案 - 冷讀書(FB&Whatsapp)神話是不是真的?我們現代人很多時會發出這樣的問題。今天介紹這本書《神話簡史》的作者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卻定義神話是一種藝術形式。作者從舊石器時代的神話故事開始,一直描繪到新石器時代。然後進入德國哲學家雅斯培斯所說的軸心時代,即中國的孔子、老子、印度的佛陀、希伯來的先知以致希臘的哲學。

再進一步,來到我們所認識的基督宗教。在這裡,我最有興趣的是,阿姆斯壯如何將耶穌事件,和她所認為的神話藝術拉上關係。她清楚說明,耶穌是歷史人物,在西元三十年被羅馬處死,門徒認定他已從死者中復活。但她繼續指出,「除非人們可以將一個歷史事件神話化,否則它不可能成為宗教靈感的來源…… 神話是曾經發生過一次的事件,但它也是一個持續發生的事件。」在這定義下,過蘆葦海即是以神話筆法寫成,猶太人每年舉行的逾越節儀式就是將這神話植入世世代代敬拜者的心, 而且要求人們採取行動。

阿姆斯壯也認為,聖保祿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將耶穌轉變成為一個永恆的神話英雄,而我們經歷了水的洗禮,就進入耶穌的死並分享他的全新生命。基督徒在聖體聖事中和耶穌相遇,他們不是因為看見了歷史證據而知道這個神話是真實的,而是因為他們經歷過那種轉變。「耶穌的死亡與高升是個神話,因為它既是曾經發生在耶穌身上,但如今也每時每刻正在發生。」伊斯蘭教和猶太神秘主義傳統卡巴拉教派也是同樣的情況。

但是,在十六世紀,理性思維出現,排擠了藝術式的神話思維。以前,彌撒的神話性質,重演了基督的犧牲,「它是永恆的,這使它成為一個當前的現實。」但是,宗教改革者認為它只是一件過去的事件,只是一個符號, 一個紀念,這便失去了神話的力量。他們鼓勵人們私下閱讀聖經,但卻失去了在神話儀式中的共同大聲朗讀的效果!

理性主義的發展,令英國的培根發表了獨立宣言,將科學從神話中解放出來,認為科學能終結人類的苦難並拯救世界,宗教神話受到嚴格批判,理性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到了十九世紀,歐洲人開始認為宗教是有害的!而新的高等批判學將現代科學方法應用到聖經上,結論是,聖經敘事是「神話」,用通俗的說法,意思就是它們不是真的!所以,後來尼采宣佈「上帝已死」!因為失去了神話、崇拜群體、儀式及倫理生活,神聖感就會消亡。

阿姆斯壯在結論中說,純理性思維及現代科技,不能令人類得到真正的治療及意義。她認為,我們必須糾正認為神話是虛假的,或神話只是一種劣等思維模式的十九世紀謬誤。而只有在禮拜儀式的脈絡中,我們才能理解神話,神話必須被體驗為個人轉化過程的一部分。除非發生某種能夠與我們科技的進步並駕齊驅的靈性革命,否則我們將無法拯救我們的星球。

神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Myth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作者 凱倫.阿姆斯壯 Karen Armstrong / 譯者 陳雅馨 /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 / 定價 $93 / ISBN 978-986-5482-84-8


  • 本專欄與「靈火讀書」專欄輪流刊
  • 楊孝明,塔冷通心靈書舍店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