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火讀書】 體驗天主:在祈禱中分辨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 是為幫助人留意天主如何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同時也認出生命中阻擋我們體驗天主的障礙。主想跟每人建立一對一的親密關係,我們藉著意識及分辨自身的感受和經驗,可以覺察天主如何引導我個人以及我們的團體,以至我們將更能體驗並享受天主無微不至的愛與引導。
書分四部分:一是關於「意識到天主與我的關係的祈禱」,二是「祈禱與個人的分辨」,三是有關「團體分辨」,四是有關死亡與復活。
作者指出我們先要建立個人與天主關係的祈禱基礎:有「阿爸」的這份經驗,即建立一種生活方式,讓天主越來越成為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不過,在祈禱生活中我們會面對不少的障礙,悲傷、憤怒、抗拒合一等。我們和天主的關係常因天主的某些形象及早年被灌輸的神學理論所阻礙。一些例子是:「有些人常常說我不需要告訴天主我的感受或我想要甚麼,因為祂早已知道了。」持有這種想法的人變得很難向天主分享自己的故事,結果是難以和天主作真正的交談。必須認清,問題不在於天主是否知道, 而在於我對祂的信賴,我願意在祂面前盡可能地透明且一覽無遺,我是否願意讓祂看見真實的我!
另外的阻礙就是當我們受傷害或者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悲傷和憤怒,感覺天主很遙遠,這是由於壓抑自己對天主的憤怒或者質疑天主的美善、愛或關懷而產生的, 我們的祈禱變成一種敷衍及儀式化,像是與一位曾傷害過我們的朋友的對話,只談天氣或其他無聊的話題。作者告訴我們,出路在於把真實的感受向天主傾訴。
第二部分提出當我們和天主發展一種關係之後,便會影響一個人全部的生命,我們想知道天主的夢想,天主也想我們分享祂的夢。作者帶出依納爵靈修分辨神類主題的頭兩項規則,幫助我們去面對生命中的選擇:我們對天主、耶穌和生命的基本態度是甚麼?我們究竟是相信呢?還是不相信?雖然我們軟弱、有罪,是否仍然願意過良善的基督徒生活?
第三部分是關於「團體分辨」,天主最終的召叫是從自我走向他人及建立團體。作者提供團體分辨的一些方式,幫助我們如何建設團體。最後作者認為耶穌的復活也發生在我們身上那份「死去」及「復活」的個人經驗,這份復活經驗更可以發生在個人與個人之間以及團體之間的經驗。
體驗天主:在祈禱中分辨
出版社 光啟文化事業 / 作者 威廉.貝瑞(William A. Barry, S.J. ) / 出版日期 2012年2月初版二刷 / ISBN 978-957-546-685-5
•本專欄與「冷讀書」專欄輪流刊登
- 陳樹培,靈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