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戒毒媽媽 谷中的力量
作為媽媽,需要甚麼特質?責任感、耐性、謹慎?或是一份堅毅?
女兒與吸毒
阿靜年約四十歲,曾吸食白粉、冰、K 仔、藍精靈等毒品有十七年之久,但她四年前毅然戒毒。她跟普遍女性一樣,到了某個年齡,開始考慮生育下一代。當時她仍然有吸毒習慣,即使很想生育亦未能停止吸食毒品,但她在十分想有自己的子女下,做了一個任性的決定—「未結婚、未戒毒、仍生下女兒」, 這決定確是她人生的轉捩點。
毒品與女兒,阿靜兩者都想要。但毒品魔力之大,令她失去理智。她經常帶著女兒去吸毒,到吸毒場所取貨後,便與女兒逗留在賓館裡,女兒躺臥在床上哭,她則在床邊一邊吸毒一邊看著女兒哭。內疚的感覺不停在心上翻騰,她經常問自己:「為甚麼要帶著女兒去吸毒?」亦經常被人勸諫,如選擇吸毒便放棄女兒。但她捨不得女兒,捨不得媽媽的身份,亦想照顧好女兒。阿靜後來因藏毒入獄,回憶道:「女兒只有幾歲,未到過懲教所,不知發生甚麼事情。女兒的小手不停敲打著玻璃窗, 像想要我抱一抱她。」當下情景令她十分觸動,內疚的感覺再次湧現。此刻她終於醒覺, 要擔起母親責任,亦明白女兒與毒品只能擇其一。
只能擇其一
出獄後,阿靜因男友的離開,成為單親媽媽,獨自承擔媽媽的角色和責任。從前與女兒太多分離,讓她更珍惜與女兒相處的每一刻。她指:「我想做一個照顧得女兒好好,帶給女兒歡樂,令她開心成長的媽媽。」因這信念,她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做回媽媽的身份」並保持良好戒毒康復。在戒毒及照顧患癌母親的路上,她確遇上很多困難和挑戰,她由不負責任的小女孩蛻變成一個照顧者,一個好媽媽。她感恩女兒的出現,讓她感受到愛,感受到家。女兒給予她最大動力,使她迎難而上,明白自己並非孤單一個,因為女兒一直在身邊陪伴著。女兒的鼓勵及從前的經歷都警惕著她要保持戒毒的決心,做一個更好的媽媽,與女兒有更好的相處。
明愛樂協會於灣仔及黃大仙設有兩所戒毒輔導中心,以創傷知情照顧角度及家庭系統綜合介入模式,協助戒毒者及其家人。
• 如想進一步了解有關服務,可致電2893 8060 |
![]() |
- 明愛家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