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唔 啱
今日堂區,年輕人相當少,大家都說要找方法吸引年青人,提出不同的「方法」,如舉行一些年青人喜歡的活動。我不是年輕人,不知道年輕人喜歡甚麼,但是,我自己也不太想參與堂區活動。
最簡單說,堂區就是瀰漫一種否定的氛圍。
與教友談起他們的堂區,永遠都是問題:禮儀組有錯漏、聖詠團有內鬥、神父不聽人意見或太聽人意見、參與彌撒的教友做得不夠好。
那麼,你為甚麼仍然留在堂區?因為有三五知己,同道中人,彼此扶持,繼續行下去。
我不討論這樣的教友是好是壞,但這是一個現象,代表留在堂區的人也不覺得堂區是一個令人愉悅的環境,只是他們因應自身的特殊因素, 繼續堅持而已。
堂區的氛圍,就是總有人覺得另外一些人不好,又或是有某些事不好。總之,唔啱就是堂區的主調。
這樣的氛圍,成年人都不想陷入其中,何況年輕人呢?所謂年輕人,正是對批評最敏感的年齡,他們渴望的,正是團體的欣賞和肯定,在成長的掙扎和徬徨中,希望得到成年人的開解、釋疑、肯定,讓他們有力量,走自己的路,走向天主。
教廷為「堂區更新」而發出的文件,提到「陪伴藝術」這概念,指出堂區應該是陪伴人成長的團體,讓人克服孤獨感,得到力量,繼續走上朝聖的路途。陪伴的意思,就是不用說太多, 不要給太多意見,乃至不要批評。要做到這幾點,其實很不容易,因為香港的成年人對待年青人,很容易就用上教導的口吻。然而,回想自己在堂區的成長,究竟有多少是因為有人指指點點而深感得益呢?還是,當年的堂區生活,就是讓少年的你,可以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呢?
所以,「陪伴藝術」這觀點很精到,確實指出今天的堂區需要做甚麼,才可能讓年青人願意來看看。從這角度來看,現在的堂區氛圍,好難吸引年青人。
大部分堂區都意識到要更新,但我所見的更新,往往傾向活動項目上,不少堂區會舉行軟性一點的活動,又或文娛性強一點的活動。這些做法值得欣賞,但效果應該不大。
畢竟,年青人在堂區以外,有更多地方可以娛樂,有更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故此,堂區想繼續成長,吸引年青人,讓教會團體能夠繼續發展,可能需要由改變自己開始。如果堂區團體能夠成為一個讓年青人安心成長的場所,我們只是這場所周遭的綠樹,為年青人乘涼遮蔭,可能就會重新聚合一群新樹苗,發芽成長了。
- 塘邊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