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從衝突到共融》中 有關信義宗與天主教就 「聖洗禮:合一與共同紀念的基礎」之對談(上)

期數
4203期
刊登日期
2024.09.06
作者
王家輝牧師
主曆
2024年09月08日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編者按:今年是世界信義宗聯會與天主教宗座共同簽署《因信成義因信稱義聯合聲明》25周年紀念,本報由5月起,每月刊出一篇相關文章,以作分享。昔日文章,請參閱2024.05.12、2024.05.19、2024.06.16、2024.07.14、2024.07.21及2024.08.11公教報。

若然1517年宗教改革是導致基督新教的出現,而離開羅馬天主教會體制的重大事件,那麼1962年至1965年召開的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則可說是促成羅馬天主教會在體制內革新的重大事件了!

在《從衝突到共融》第五章「蒙召共同紀念」的第220段中特別提到「『在聖洗內因信仰而成義的人,即與基督結成一體,因而應當享有基督徒的名義,理應被公教徒看作主內的弟兄』信義宗基督徒對天主教基督徒亦持相同看法。」1 因著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對聖洗的定調,並信義宗對聖洗的立場跟羅馬天主教會的一致,故此共同商議合一才有可能。

在普世合一運動中,有關「信仰與教制」(Faith and Order)問題可說是最大的難題之一,而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聖洗、聖餐和聖職的問題。

普世教會協會的「信仰與教制委員會」於1982年在秘魯利馬舉行的會議上接納了一份名為《聖洗、聖餐、聖職》2 的文件,一般亦會稱此為《利馬文獻》。其實此文獻的討論焦點最初是從1927年第一屆「信仰與教制世界會議」(World Conference on Faith and Order) 開始的,前後用上五十多年時間,有份參與其中的羅馬天主教會與基督新教的神學家才能夠達成共識。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極難處理的問題。

這份文獻至今仍對整個基督宗教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其中所載有關聖洗觀的部分也可視為羅馬天主教會與基督新教對界定基督徒身份的重要基礎。以下是摘錄此文獻對聖洗的教導。

聖洗的設立是根據馬太馬竇福音2818 20節所載,耶穌吩咐門徒要「奉父、子、聖靈(神)的名」為人施洗。然後,在新約的書信,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和早期基督教著作等,都證明了從初期教會開始,為跟從基督的人施行聖洗是十分普遍的做法。


  • 1. 中譯本工作小組編,《從衝突到共融》(香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主教香港教區, 2017),頁220。
  • 2. 普世教會協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郭乃適、鍾玉心、李耀昌譯:《聖洗、聖餐、聖職》(香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1984)。
  • 天主教香港教區與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屬下的神學對談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