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學習耶穌與人同行 羅仕強神父
「修道生活是一種召叫,一定是來自天主,而不是因為我喜歡做很多服務,最後成為神父、執事或修士去為人服務。天主的召叫是明顯的, 這個召叫是在自己內心,最清楚天主給我們的訊息,而到最後自己的心,是否願意去回應天主的召叫。」羅仕強神父修道前是一名註冊社工,曾服務青少年社區中心、男童院及智障人士中心。來自非公教家庭的羅仕強,是家中唯一入讀天主教小學和中學的成員。
中學時代,他記得有一位同學是天主教徒。羅仕強有時會陪同對方一起參與彌撒,非常羨慕對方可以出去領聖體。就是這樣,羅仕強在成年後主動學道理,最後更領洗入教。他猶記得當年第一次領聖體,返回自己的座位跪下時,在心裡說:「天主,多謝祢,我終於可以領受聖體了!將來如果有甚麼需要,祢盡管開口,我便會為祢去工作和服務。」
在天主微妙的安排下,羅仕強在聖召道路上,遇上了他的明燈—周守仁神父。當時仍未擢升樞機的周神父知道羅是社工,告訴他正計劃籌辦一個青年團體,以期吸引青年回來。於是他到聖依納爵堂,與周神父一起建立青年團體。那時,他發覺自己也有意回應天主的召叫,在周神父的幫助下進行辨別,最後加入了耶穌會。
羅仕強決心修道,其中媽媽的反對聲音最為厲害。他表示,當年去了長洲避靜,媽媽也走到長洲四處尋找他。現在回想起來,才明白一個人的聖召,不僅限於個人,就像瑪利亞一樣,她也承擔起那份痛苦的責任。父母的犧牲和付出,只有父母自己心底裡才知道,子女未必可以體會得到。
羅仕強在香港完成初學培育後,便到菲律賓修讀哲學, 而神學則在香港修讀。他於2010年晉鐸,之後到台灣進修和服務。2018 年返回香港,於聖依納爵堂從事牧民工作,並任教於九龍華仁書院。
由註冊社工到成為神父,羅神父常常提醒自己,要學習耶穌怎樣與別人同行,他未必會運用許多輔導服務的技巧,但非常重視人的心靈,當人們遇到困難或挑戰時, 首先讓他們感到平安。羅神父很喜歡約納先知的故事,他笑言約納很多時候不滿意天主的安排,很多投訴和抱怨。然而,最後約納成功跨越了抱怨和投訴。羅神父解釋,當刻可能會覺得很辛苦。當你回頭再看時,天主並沒有丟下你,祂安排不同的人,去幫助你,那些抱怨只是人性的軟弱。當看到天主的眷顧,抱怨便會化作一份感恩之心。
•教區視聽中心供稿
• 訪問片段,請掃描QR code或瀏覽公教頻道「修道前後」
- 01 1994年, 羅仕強(左一)帶領青年團隊,參與荃灣明愛賣物會。
- 02 2004年4月, 已是修士的羅仕強( 前排左一)與耶穌會兄弟,每逢主日到菲律賓貧民區Smokey Mountain服務。
- 03 2010年晉鐸禮上, 母親協助羅仕強穿上祭披;右一為尚未擢升樞機的周守仁神父。
- 04 羅仕強(右一)帶領梨木樹邨「兒童及青少年服務中心」青年團隊及同工,出席明愛賣物會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