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世界窮人日反思(上) 將窮人的祈禱作為自己的代禱對象
今年的「世界窮人日」在11月17日的主日舉行, 主題來自德訓篇:「貧窮人的祈禱上達天主。」( 德二十一6 )教宗方濟各在文告中提醒我們,在閱讀這句經文時,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相遇的窮人身上作反思,將窮人的祈禱作為自己的代禱對象,並與他們一起祈禱;同時, 要正視世間上的苦難,對於種種有關貧窮人的問題,不能視若無睹。這樣才能真正分享他們的苦楚,使祈禱成為與窮人共融的途徑。教宗的提醒正是要我們把祈禱生活與關心窮人的倫理行為連結起來。那麼,我們又能否做到呢?
首先,將窮人的祈禱作為自己的代禱對象,並與他們一起祈禱。相信不少人都有為窮人的需要祈禱的經驗,但大家是否真的曾仔細聆聽他們的聲音呢?他們內心的祈求和禱告是甚麼? 抑或我們自以為很了解他們的處境和需要,而忽略了用心聆聽和對他們更全面的關顧呢?很多時,大家以為窮人最需要的就是物質方面,這固然是基本需要,但人往往更需要聆聽、關心和陪伴。
如教宗所說,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相遇的窮人身上作反思,我想到曾經不少次,跟工作附近的清潔工友和保安員聊天時,都感受到他們對交談的興趣和那份心意大於被送贈的飲品、食物或小禮物。而且,大家相熟以後,他們也樂於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喜和憂。聽到他們談到工作中承受的壓力和辛酸,筆者也會安慰他們,並表示會為他們祈禱,雖然他們當中不一定是教友,但當聽到有人願意關心他們, 在祈禱中記掛他們時,他們往往會表示感謝。可見互相分享聆聽的重要!
個人的經驗畢竟有限,要了解社會中的貧窮人,有時候需要主動接觸和聆聽貧窮人的遭遇和故事。勞委會和勞工中心曾經與不同堂區和學校合作,安排教友或學生探訪基層工友, 又或在過去幾年的世界窮人日和五一勞動節舉辦真人圖書館活動,與工友深入訪談,都是製造相遇交談的機會,進一步明白工友的內心需要。事實上,不少工友都表示,有機會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感到被尊重,自信心也增加了。而聆聽了工友的故事和需要之後,教友必定對「將窮人的祈禱作為自己的代禱對象」更有共鳴。
在文告中,教宗特別強調德訓篇的作者息辣,從祈禱經驗中發現「貧窮人在天主的心目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這亦是息辣反思人生的各種處境,( 例如工作、家庭、社會生活和教育年輕人等各方面),以及人與天主和世界的關係之其中一個重點。他認為祈禱能幫助大家找到路徑,活出天主眼中充滿智慧和尊嚴的生活(#2)。而教宗亦同意,從種種跡象顯示,天主特別留意和眷顧他的受苦子女。天主必定是透過不同方法用心聆聽子女的需要。
-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