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甘為天主婢僕 鄧永林神父

期數
4213期
刊登日期
2024.11.15
主曆
2024年11月17日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8.01_500共用圖片/檔案 - 人物專訪

「因為他垂顧了他婢女的卑微……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路一46b-55) 回顧晉鐸2 5 載, 獻主會鄧永林神父(William Meng, OMI)昔日受到會士謙卑服務人群的情操感染,讓擔任教師的他甘願成為天主的婢僕,服務最弱小和最貧苦的兄弟姊妹。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鄧神父修道前修畢數學碩士學位,在中學擔任教師,多位年輕的獻主會會士於1980年代前往該國傳教,透過教育工作無私地照顧青年,令鄧神父為這批「同行」暗暗喝采。「獻主會會士總是陪伴窮人和青年。」鄧神父憶起年少時,父母勤於陪伴他們11兄弟姊妹參與彌撒,讓他們投入教會的服務,他在獻主會會士身上亦看見慈父的影子。

東非島國馬達加斯加絕大部分民眾信奉天主教,民風純樸;鄧神父的爸爸是順德人,六歲跟隨家人從中國內地移居馬達加斯加,「爸爸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每年農曆新年都會按中國人傳統派利是、預備蘿蔔糕等等。當時萬料不到自己會前往香港服務嘛,所以沒有學習廣東話呢。」本頁圖片/檔案 - 08.02_500

效法會祖聖馬善樂關懷青年

獻主會會士「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心, 打動了鄧神父,他於1990年入會,並在馬達加斯加接受神哲學培育,「即使長上派遣我前往最落後的地方學習,在那裡生活雖然不容易,但特別當我看見父母陪伴子女一同來參與彌撒,我仍非常開心;然而,令我不開心的是, 青年長大後感到迷惘,領受堅振聖事後不再參與堂區聚會。」青年拒絕耶穌,促使他決心陪伴青年鞏固信仰,如同父母培育他一樣。

他於1998年宣發永願及領受執事聖秩,1999年於馬達加斯加晉鐸。說法語的他在澳洲學習英語後,於2001年來港學習廣東話及傳教。

「誰說神父服務青年,一定要在聖堂陪伴青年祈禱及為他們主持彌撒?獻主會會士也進入球場裡,跟青年打羽毛球和籃球。」而教鄧神父驚喜的是,向來不喜歡學習的青年沒有只顧打球,當知道他是數學專家後,就請他偶爾教導他們數學。本頁圖片/檔案 - 08.03_500

鄧神父刻下在土瓜灣聖母院堂區擔任主任司鐸,在這個人口漸漸老化的舊社區內,他除了關注牧民工作外,亦與明愛合作,關顧區內有需要的人士,為他們提供協助;他更鼓勵區內獻主會學校的學生參與為弱勢群體派飯的活動,並積極在堂區為青年善會舉行活動,讓青年領受堅振聖事後長燃信仰心火。

多年前,鄧神父遇上一名青年,他與家人爭執後離家出走,鄧神父並沒有責備對方,只是耐心聆聽,幫助他分析問題,最終打動了他回家,「父母對我們很好,爸爸擅於跟子女溝通,即使要養育11名子女,他從來不打罵我們,只會溫柔教導。」父親的身教與言教造就了鄧神父與青年相處的耐性。

挽救「殺校」成最大難關

早前鄧神父面對晉鐸以來最大的困難:獻主會溥仁小學收生減少,面臨「殺校」,作為校監的他與學校團隊成功招來了大批學生,卻因尚欠一名學生而未達到「開班線」,難逃厄運。在這困難的時期,鄧神父不但在校內協助有需要的學生, 亦四出安慰家長,聆聽他們的顧慮,盡力為他們解決問題。

鄧神父遇上困難時勤於祈禱,並以前人服務有需要的人及愛護青年的榜樣自勉,「25年來,無論是喜是悲,仍教我感恩,安心成為天主的僕人。」(鄧)

本頁圖片/檔案 - 08_1200


  • 01 獻主會鄧永林神父(左一)於1999年晉鐸
  • 02 鄧永林神父(右四)主持堂區活動
  • 03 鄧永林神父與兒童相聚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