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社區關懷讓長者重拾生命活力

期數
4214期
刊登日期
2024.11.22
作者
池嘉雯
主曆
2024年11月24日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共用圖片/檔案 - 明愛本頁圖片/檔案 - 14A.01_500隨著香港步入人口老齡化,加上身體的變化、退休的孤寂、親友的離世,子女的遷移,這些因素如同陰霾,讓許多長者感到孤獨,失去生活意義。「我是一位孤獨的老人, 生活只能靠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交流。」這是一位獨居長者的心聲和自白。這種「孤獨老人」的形象,是否也成為了我們對獨居隱蔽長者的印象?甚至,長者們也會因此而自我定型?

我們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那些因喪偶而獨自生活多年的長者,受居住環境的限制,他們常常與社區隔離,感到深深的孤獨與無助。他們面對著「生活無寄託」、「缺乏見識」、「不善與人相處」以及「擔心身體退化無人照顧」等問題,這些都讓他們對未來感到擔憂。孤獨的生活模式成為了他們的習慣,讓他們感到難以重新融入社區。然而,我們堅信獨居長者依然可以選擇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得精彩、有尊嚴和有價值。

愛德服務與守望

社工透過專業介入和持續鼓勵參與社區,協助長者建立有意義的生活,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素。通過耐心的關懷建立信任,我們發現許多長者是渴望改變的。李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因為抑鬱、離婚和子女移民而對生活失去了興趣,對人缺乏信心,甚至抗拒社工的接觸。然而,經過我們的持續探訪、關心和聆聽,李伯逐漸打開了心扉;他開始到中心用餐,並重新建立與社區的聯繫,開始主動聯絡朋友,參加教會的義工活動,甚至重拾照顧前妻的責任。他帶著喜悅分享:「我再次站起來,走出了抑鬱,謝謝你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本頁圖片/檔案 - 14A.02_500強項為本帶動改變

除了協助長者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社工也會運用強項為本的手法,發掘他們的專長, 幫助他們與社區建立聯繫,重拾自信和生活的意義。擁有電工技能的黃伯,在社工協助下參與了中心的維修工作,從孤獨和焦慮中走出來,重新感受到成功和生活的價值。還有點心師傅何伯,通過與義工的交流,無私分享自己過去數十年做點心的心得,令義工聽得津津樂道,亦讓何伯倍感自豪。這次經驗讓他開始參加中心的男士小組和健康講座,建立新的社交網絡,他表示:「參加男士組讓我認識了更多的人,與他們分享生活的點滴,得到社區的支援。」

對於獨居隱蔽長者而言,一句簡單的問候,主動的關懷,便能為他們帶來慰藉和支持。如果我們都能發揮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連結社區力量與關愛,攜手關心鄰近獨居長者,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愛與希望,即使晚年獨居,也能活得精彩與充實。


  • 01 關心和多走一步對建立關係很重要
  • 02 長者參加中心飛鏢活動,發展新興趣。
  • 明愛安老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