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有理】混亂的霸權
有人認為同性戀和LGBT群體( 跨性別群體),是我們社會中值得特殊對待的「少數」, 但從人數上來說,美國近年研究顯示,他們大約佔人口的8%。如果沿用這個數字,在香港他們與基督徒的比例相同,但從影響力上來說,他們愈來愈強大。愈來愈多人相信,同性戀和性自由,是一種可以選擇的另類生活方式。
無神論是LGBT運動的思想基礎,他們不依賴天主來保證世界的有效性和真實性,而是強調主體性,強調用人的主觀標準,來作為知識和道德判斷的標準。
因此,他們相信主觀的觀念比客觀標準更重要。由於主觀主義,正確或錯誤的標準愈發變得模糊,或甚至乎混亂,例如:你是「男人」但可以生孩子「做媽媽」。蘇格蘭在2021 年人口普查中,竟然有21種性別的選擇列表, 令人困惑。
其次,LGBT群體相信:世間上所謂真理╱知識,都只是透過人們通過論述╱說話, 而創造出來;而論述之所以可能,及其規則之改變,都是因為權力的影響。權力和真理,因此變得密不可分。換言之,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知識,只有權力支撐著的知識,或者,以知識合理化的權力。
LGBT群體認為「主觀世界比現實世界重要」,這種對待知識的態度,決定了他們有一種妄顧事實的傾向。例如:他們經常鼓吹「同性戀是天生的」,「跨性別也是天生的」;但是,已經有很多證據,證明他們的說法完全謬誤。2017年,一組研究人員利用英國生物銀行,超過47萬名參與者的遺傳數據,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 )。這項全面的研究結果明確表明,不可能以基因預測一個人的同性性行為,更不存在「同性戀基因」。但他們對此置若罔聞。
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所堅持「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這一條道德原則,對年輕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年輕人在網路世界中喜歡採用流動或虛假的身份,而LGBT群體鼓吹的不受傳統或外間所決定的性別身份,與年青人的喜好,不謀而合。
然而,LGBT群體過度強調「不受約束的自由」,但卻不清楚,他們的自由要帶人們往那裡去(freedom to)?最終目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LGBT運動熱衷於解構和破壞傳統,但從近期發展可以見到,他們事實上是造成了許多「雌雄同體」的「新人類」。其中有人噬臍莫及,懊悔之餘反過來控訴有關的醫療機構。但也有一些人是男兒身卻保留了女性的生殖系統,發揮了繁殖的功能,又或是女兒身卻以男子身份創造了下一代。他們的孩子可能要面對這種性別迷惘的混亂局面,吞下這些苦果。
他們的作風令人擔心:如果他們的影響力佔了主導,我們的文明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本專欄逢一、三、五主日刊出
-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