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從家庭開始】夫婦.交織的線(一)
在《世界各地家庭的聖德》一書中提到真福路易.庇藍.卡羅基與瑪麗.科西尼之間的友誼,源於兩個家庭的交織。路易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法律系學生,而瑪麗則在商科學校學習。他們的友誼建立在共同的興趣之上。婚後,瑪麗在懷孕第四個月時,被診斷為胎盤前置,這在當時幾乎等同於對母子宣判死刑。這消息讓瑪麗和路易倍感焦慮和不安。路易心中充滿疑問:為甚麼會是她?為甚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三個孩子的母親身上?她的使命為何會在盛年時突然中斷?然而,信仰的力量支持著他們。他們共同商議,堅決拒絕了醫生提出的人工流產建議。面對醫生的焦慮,路易回答道:「不,這個答案不會改變。」儘管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瑪麗依然懷著孩子。她的內心充滿了信念:即使沒有希望,但「天主必定得勝」。
母親和孩子的生存都可能面臨危險,這是事實。面對這場悲劇,夫婦間對天主的信賴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四個月過去了,瑪麗在臥床的日子裡,像是以禮物的心態迎接每一天。最終,在懷孕第八個月底,小恩里凱塔如同奇蹟般降臨,母女平安無事。婚後四十六年,路易在他的靈修遺囑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我希望天主賜我恩寵,讓我最終能堅持這份信仰; 今天,我感到這信仰如此活生生,我努力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在思想和行為中始終如一地持守它。」
不久之後,路易因心臟病去世,這對瑪麗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愛得愈深,痛苦愈大。」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失去路易後,她感到一切都變得無關緊要,因為他已不在身邊,這讓她的世界變得黯淡無光。然而,這種痛苦並沒有使瑪麗遠離天主。她反思道:「這份痛苦難道不應該因為我擁有的幸福而得到緩解嗎?上主,或許我沒有充分意識到祢賜給我的恩寵,讓我擁有這樣的生命。這生命既是極大的喜樂,也是引導我更靠近祢的梯子。痛苦之後,留給我的是一片空間,似乎沒有希望。我必須抵達這個地方,即使內心流著淚,哭泣中找不到安慰,我仍然要佔領這個地方。是的,正是這樣。就如我們曾經共同渴望、相信、愛過的一切。唯有這樣,這段婚姻的布料才能在神聖的編織者手中完成,成為最後一條經線。」
路易和瑪麗在婚姻中並沒有做出特別的舉動,他們也並非面對著特別的痛苦或悲哀。他們只是以模範的方式實踐著他們的婚姻聖召。耶穌藉著婚配聖事臨在他們的愛中,能夠在他們的生命中成就偉大的事情,因為祂在他們的心中找到了空間。他們以基督徒的方式祝聖他們的愛情,而在家庭形成和成長的過程中,婚配聖事的恩寵始終如影隨形地支持著他們。
這段故事不僅是路易與瑪麗的生活寫照, 更是對婚姻的深刻詮釋。他們的信仰與愛情交織成為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了如何在困難中堅守信念,並以愛面對生活的一切挑戰。這正是婚姻的真正意義所在:在攜手共度的日子中,彼此扶持,共同成長,並在信仰中尋找力量。正是這樣的愛和信仰,讓他們的故事成為永恆的見證。
(本文內容取自《世界各地家庭的聖德—八對聖人、真福、可敬者及天主之僕夫婦的婚姻聖召與成聖之路》)
•本專欄逢一、三、五主日刊出
- 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