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有理】LGBT運動爭取甚麼?

期數
4220期
刊登日期
2025.01.03
主曆
2025年01月05日 聖誕節後第二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性在有禮Logo世界上許多地方有包容「性小眾」的呼聲,這無疑能夠促進一種互相尊重的氛圍。然而,在某些地區卻興起「逆向歧視」,不同意LGBT運動(跨性別運動)的人被肆意欺凌,著名作家羅琳(《哈利波特》的作者)也是因為反對的立場,她和她的家人受到暴力恐嚇。

LGBT運動不能被視為一場簡單的文化對話。基本問題是:男女之間生理的差異,是否男女之別的根源。我們認為:性別的正確理解應該建基於「生理事實」,並以此為基礎,為日常生活與社會政策作出理性和道德的抉擇, 健康的文化不應該抹去男性或女性的本質。

LGBT群體卻認為性別僅是一種社會建構,生理原因毫不重要,他們因此創造了多達72種性別身分及至少14種性取向。最近他們用新縮寫詞(LGBTQIAS+),包括所有反對男女二元性別認同的群體,無限地擴大了「性小眾」的範圍。

他們認可雙性戀(bisexual),宣揚一種擁有兩性性伴侶的性生活方式。為跨性別者(transgender)背書,愈來愈多青年選擇變性手術這種不歸之路。透過認可「酷兒理論」(queer+),鼓勵人們採取一種虛無主義的道德,允許最自由的性行為;這些觀點,恐怕會為那些倡導「男人與男孩間之愛」的群體(例如美國的NAMBLA),打開了認可的大門。

LGBT運動下一步目標是爭取「性別自決」的權利,即個人的合法性別由自我認同決定, 無需醫學(例如變性荷爾蒙治療)或司法認可,歐洲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甚至建議兒童也應該享有這項權利。截至2024年,已有21個國家頒布了允許性別自我認同的法律。阿根廷是第一個允許個人在沒有醫療認可的情況下改變合法性別的國家,根據2012 年頒布的《性別認同法》,個人只需要透過提交信件,便可以更改其註冊性別、圖像和姓名。2015 年,世界衞生組織將阿根廷列為提供跨性別權利的模範國家。

儘管LGBT運動在許多國家取得成功,但仔細觀察,我們會擔心社會大眾是否真的了解「性文化革命」的前因後果。兩個國際研究機構於2018年的報告顯示,一些國家的受訪者對跨性別人士的看法:儘管已有不少研究指出,跨性別傾向是後天原因或個人選擇,但是相信「跨性別者是自然產生的」仍然不乏其人,西班牙和阿根廷( 傳統的天主教國家)同意的人超過60%;這兩個國家更有超過70%的受訪者認為「跨性別者是勇敢的」,一方面反映社會民智開放,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LGBT群體的公關十分成功。

現在愈來愈多的醫療機構指出,性別意識形態誤導了人們關於「性別不安」的原因以及變性手術的後果,使許多人陷入災難。我們需要等多久才會真正意識到LGBT運動對我們生活方式的威脅?

• 本專欄逢一、三主日刊出


  •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