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夢想改造家〔作者︰譚錦榮〕
近日,我發現電視台有一個名為「夢想改造家」的節目。雖然,內容離不開一些房舍的改造或重建;但是,在籌備及目標上,均有一些獨特的安排。據知,這個節目共改造或重建房舍超過七百間;其間,它們並不只是改建硬件,且能改善並修好很多人際關係。其中,我最為感動的,是一位被收養的孤兒的故事,他的養母並不富裕,是以收破舊為生,卻撫養了幾十位棄嬰, 這青年就是她收養的其中一位。過去,她通常會把長大一點的棄嬰交給政府或私人領養。但是, 由於這位青年在嬰孩期身體不是很好;故此,她親自撫養該嬰孩。現在,青年已經成年,且有一份好的工作;但是,他看見養母的房舍破爛不堪時,便願意花費自己的積蓄,為養母改造新家。這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感人事蹟。
這些改造或重建計劃,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溝通!設計者在承擔改造工程前,均會諮詢各家庭成員的需要,包括:個人喜好、性格、對改造的期望等,以配合設計者的理念及設計。從每一次的改造成果中,我們體會到房屋單位的委托人的喜悅及滿足。同時,在項目完成後的一兩年之間,設計者也會作出回訪,彼此分享生活的成長及空間。
從靈修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十分有意思。因為,這節目並不單是硬件的改變,而是心靈的變化。這是夫婦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及支援。這是一份充滿愛的交流。這也是某方面的付出及犧牲,成就了生命的蛻變。若靈修生活是信友與主耶穌基督親密的相遇,為能達到生命的皈依。那麼,「夢想改造家」要達到的身心靈的互通及成長,便可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設計師及委托人無私的交付,及他們彼此間的互信經驗,變成我們在靈修生活中面對考驗及挑戰時,一份不知不覺的支持。雖然只是一個電視節目;但是,它包含的生命元素卻十分豐富。它提出的是人生活的難題;然而,它解決的辦法卻充滿了整個過程,使觀眾也為之動容。因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與天主的相遇,除了在聖言、聖事、祈禱和聖事中之外;天主也存在每個生活的環節中。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錦榮和黃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