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兒童牧民做起

期數
4229期
刊登日期
2025.03.07
主曆
2025年03月09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社論

我們常說青年是組成教會的重要部分,是教會的棟樑和希望。教會培育生力軍,青年固然重要,但對於信仰的培育,更適宜從孩童時代做起——家庭是聖召和信仰生活的搖籃,兒童更是當中的核心。教區於去年(2024)慶祝第一屆世界兒童節後,成立了兒童牧民發展小組,一起商議兒童牧民的發展方向。小組成員來自不同團體,包括教區教育事務處、教區聖召委員會、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香港明愛及青苗之家。

小組的出現適逢2025禧年,教宗方濟各在禧年詔書中,鼓勵信友成為他人「希望的標記」,小組遂以「希望」作為兒童牧民的大方向,舉辦「傳遞希望」的活動,邀請每個堂區派出兒童參與一系列培育活動和慶典,在兒童身上播種愛的種子,成為「希望大使」,讓他們認識天主的道理之餘,同時肯定自身肩負著傳教的使命,讓這顆希望的種子從家庭中萌芽生長,然後再向外推展,推至身邊的親人好友,從而再推廣到社會上的弱勢社群。

教區以兒童作為對象出發,再邀請孩子的父母一同參與,事實上,兒童和家庭是教區在禧年中訂定的八個特別關顧項目之一。要成功培養兒童的宗教意識,父母的參與及家庭培育是首要及不可或缺。父母與子女一起閱讀聖經、祈禱和恭唸玫瑰經,在家中培養信仰的氛圍;父母子女一起參與彌撒,這種同行和陪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兒童喜歡群體生活,讓他們跟同齡的人一起經驗信仰,分享感受,這過程也很重要,讓兒童培養出同理心,關注世界各地正在受苦的兒童,將愛心推己及人,給對方送上希望。

兒童信仰的根在家中建立基礎,之後在堂區繼續成長和發展,需要透過持續的培育活動以鞏固信仰,否則,信仰的心火可能會逐漸熄滅。為此,教區教理中心特別製作了《禧年兒童培育教材套》,為主日學導師、幼稚園和小學教師提供相應的網上資源,以生動有趣的方法,培育兒童養成「我們都是傳教士」的使命感,給他人傳遞愛和希望。

就讓我們從兒童牧民工作入手,培育他們的教會使命感,成為希望的朝聖者,在信仰旅程中發光發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