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與青年同行

期數
4231期
刊登日期
2025.03.21
主曆
2025年03月23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社論早前接二連三傳來學生自殺的消息,當中有些個案更是在校園內發生,實在令人心痛和惋惜。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資料,去年8月至10月中,短短兩個多月已有超過10宗青少年自殺死亡的個案。學童的精神健康情況實在令人憂慮。

以結束生命去解決眼前的難題,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我們在人生路上必定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或許就是當刻沒有想得通透,以為死亡是唯一的解決方法。然而,冷靜過後,我們便會發現,學業、成就或感情並不是人生中最重要或唯一事情,失敗或跌倒了,重頭來過便行,最重要是我們對一切事物仍然懷著信心,在生活中常懷希望,努力前行。

你感到快樂嗎?你眼中的幸福,是甚麼定義呢?聯合國自2013年起,將每年3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讓全球各地的人認識幸福在生活中的重要,確認幸福是全球人類生活中的普世目標和願望,在公共政策目標予以承認具有重要意義, 並確認需要採取更包容、公平和平衡的經濟增長方式。聯合國由2015年起,啟動旨在消除貧困,減少不平等及保護地球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希望為全球人類帶來幸福和快樂。

聯合國發表《世界幸福報告》,當中提及快樂指數:它主要是從國民的生命評核、社交支援、自由度、慷慨和貪污作為不同年齡組別的評分,排名愈高,代表該地方的人民愈感快樂。在最新的2023年快樂指數排名榜中,30歲以下的青年組別,香港在143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97位。該報告亦指出,家庭和學校是首兩項影響青少年精神健康最重要的因素。

快樂是一種情緒、一種感覺,快樂與否跟周遭的人和事有著很大關連,產生正向(歡笑、喜樂)和負面情緒(憂慮、不開心、憤怒)情緒。當我們感到絕望、彷徨無助、哀傷或失意時,一句的關懷慰問或只是默默陪伴身旁,也足以令人感到温暖。

2025禧年,教區訂定八個特別關顧組別,青年正是其中之一。我們除了在祈禱中,時刻惦記他們,為他們代禱,更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關懷和接納他們。下週六(22日),教區在聖安德肋堂舉行「我是堅強的」禧年主題活動,以青年為主題,邀請年輕的神父、執事、修生及教友暢談信仰和生活經驗。

年青人,你願意前來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