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會聖公會聯合拜苦路 同道偕行 默想基督的苦難

(本報訊)「今天的苦路觸碰了我們的心,讓我們感謝上主聖神的觸碰,繼續在生活上『拜苦路』,並在兄弟姊妹身上看見基督的痛苦,令自己背負十字架時,不過份誇大自己的痛苦,而縮小了別人的痛苦⋯⋯求主讓我們明智明達,具備同理心,與弱小貧乏或被邊緣化的兄弟姊妹同道偕行,共議同行。」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鼓勵天主教會及聖公會的信徒,於四旬期( 大齋期)成為「希望的朝聖者」,與飽受掙扎的人在社會的苦路上互相扶持。
聖公宗—天主教合一與使命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於3月22日在教區禧年朝聖地點之一的大嶼山聖母神樂院舉行「與主教拜苦路」活動,以共同的靈修傳統默想基督的苦難,約70位來自兩宗派的聖職人員及平信徒參與,包括委員會聯席主席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與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謝子和主教,及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陳永超副主教。
參加者從聖母神樂院碼頭起步,於浪濤聲中同禱。謝子和主教領禱時表示,四旬期是邁向耶路撒冷的旅程,默想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世人而死的苦難,拜苦路「不是行山,而是進入主當中。」他祝願教友於合一的路途上,「主內一家相聚,於這個時代作出美好見證,帶出天國的福音。」
實踐合一祈禱
聖母神樂院的十四處苦路標記,懸掛於上山必經之路的樹上,參加者沿途默想社會中受苦的兄弟姊妹的處境,並反思自己的社會使命。一行人走過迂迴的斜路,於聖母亭前頌唱天主教會與聖公會鍾愛的「方濟各的祈禱」( 聖法蘭西斯禱文)以結束祈禱。
委員會於過去兩年舉辦逾越節晚餐,作為兩宗派的友愛合一交談活動,周樞機期望以拜苦路作為新嘗試,「我們可以有更多方式實踐合一祈禱,走得更前、更緊密,進一步以更多形式互相攙扶。」
「合一是一條苦路,人往往未能看見終點,但默觀耶穌跌倒的路,讓我們有力走下去。」周樞機深信,當聖公會及天主教回應社會上的新趨勢, 定能更好地扶助弱小者。
參加者其後進入聖母神樂院,參與熙篤會隱修士的日課頌禱,體驗這歷史悠久的共同靈修傳統。
參與拜苦路的聖公會池嘉邦牧師曾於30年前造訪聖母神樂院,跟隱修士學習「歸心祈禱」,他於當天一字不漏地向本報記者背出當年的祈禱口訣。他表示,兩宗派早已開展友好交流,期望將來有更多機會互相學習。
香港教區禧年2025暨教區成立八十周年慶典籌備小組組員譚俊威首次與聖公會的兄弟姊妹一起參與戶外拜苦路,「我們像與耶穌一起行走,希望我們日後再有機會一起參與,經歷同樣的祈禱。」(鄧)
- 01 (前排左起)謝子和主教與周守仁樞機聯同參加者在聖母神樂院聖堂參與日課
- 02 參加者從碼頭起步拜苦路
- 03 周守仁樞機降福參加者
- 04 於苦路中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