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兒溝七苦山聖母大殿
洞兒溝七苦山聖母大殿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姚村鎮洞兒溝村西之七苦山。七苦山原名「南山」,因山上建有七苦聖母堂,故名「七苦山」。聖母所受的七苦,分別是西默盎的預言、聖家埃及逃難、聖母遺失十二齡耶穌、遇見苦路上的耶穌、哀立十字架下、懷抱耶穌聖屍,目送耶穌被埋葬。七苦山聖母大殿及洞兒溝天主堂區皆屬太原教區管轄。七苦山聖母大殿也是太原教區2025禧年朝聖地之一。
明末清初時期,天主教傳入洞兒溝地區。1805至1845年,洞兒溝堂區為山陝代牧區主教駐地。1844年山西代牧區建立後,洞兒溝天主堂曾作為代牧區主教公署駐地。1891年,法籍神父在洞兒溝南山腳下主持建造了方濟會會院及方濟會在的中國首座初學院。1931年,榆次監牧區從太原代牧區分出,其主教座堂設在洞兒溝。如今,洞兒溝露德聖母堂依舊不減往日之典雅秀麗。
據當地人說,每到收種季節,洞兒溝村地區經常會遭受冰雹襲擊,導致莊稼顆粒被毁。該地村民早已歸信天主,於是祈求天主聖母免除天災。神父帶領眾教友在山上舉行祈禱遊行,並將十字聖架豎立於山頂,從此冰雹不再襲擾,教友的生活得到了保障。1924年,為了感恩十字架與聖母之護佑,當地教友們在南山山頂修建聖堂, 奉七苦聖母為主保, 南山也因此改稱「七苦山」。此堂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毀,1992年太原教區重建七苦山聖母堂,歷時五年零九個月,於1998年告竣,同年9月15日「痛苦聖母瞻禮」舉行了奉獻典禮。
現在,每年於9月15日七苦山及聖母大殿皆吸引大批朝聖者前來朝聖,人們可以沿著山路,由十四處苦路浮雕走至山頂。山頂建築主要由仿巴黎凱旋門的「上天之門」,仿北京天壇式祭壇和仿故宮太和殿式聖母大殿組成。這建築群巧妙地融合中西文化要素,可謂天主教本地化之傑作。廣場西端的聖母大殿,氣勢雄偉,黃瓦紅柱,異常壯觀。殿頂正脊築有兩條龍拱衛十字架,尤為顯赫。大殿正前方為仿天壇祈年殿式祭壇,圓形構建,三重簷攢尖頂,於重大節日舉行大型彌撒時使用。當朝聖者站在七苦山廣場俯視山下洞兒溝村時,一幅美麗畫卷盡收眼底。
朝聖七苦山,感受聖母大殿,讓身心靈真正經歷一次愉悅之洗禮。
• 文.圖:路易士
- 01 聖母大殿,殿頂十字架兩旁築有兩條龍。
- 02 祭壇
香港喇沙修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