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一存於眾,眾存於一: 我們的教宗方濟各〔作者︰周守仁樞機〕
如果你在夜空中親眼看過銀河,便難以忘記它的壯麗。還記得我年少時在大嶼山長沙露營,晚上看著絢麗的銀河,那一刻驚歎得目瞪口呆。
關於銀河,我們知道它的直徑有10萬光年距離,約由2千億至3千億顆恆星所組成。我們身處的太陽系也在這個銀河系內,距離銀河中心約2萬5千光年。當我們以為自己在看著遙遠的銀河系時,其實我們是置身銀河之內,是裡面的一顆行星。
這給我很大的啟發。我以為自己距離銀河很遠很遠,卻原來我是置身銀河之內。我以為自己獨自一人,卻原來銀河內有無數星宿和生命體正陪伴著我!
有時候我們會太專注於自己,甚至變得太自我中心,沒意識到我們的存在其實與其他生命體是互相關聯和互相影響的,沒意識到當看得更遠和更闊的時候,便能體會到我們與眾生有著共同的命運。要理解這種包容而多元的實況,便要有著更宏觀的視野,可惜自我中心卻妨礙我們這樣去看事情。更者,多元構成「一體」,要能夠理解多元而又包容這個實況,才能夠在多元之間建立更美好的生活,彼此祥和地互相依存。
4月21日早上7時35分,我們敬愛的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回到上主身旁,接受他永恆的賞報。我們對這消息深感震驚和傷痛,因為我們都期待著他日漸康復。方濟各不時被稱為「自由派」和致力改革的教宗。為我個人來說,我不會用「自由派」來形容他。他是思想開明和富同情心的普世牧者──慈悲的教宗,直到教宗任期的最後一天,他始終是散發著羊群氣味的牧羊人。他由衷地熱愛中國,這為我們是極其讓人歡喜的。
方濟各忠於教會的訓導和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精神。他是富同情心的牧者,仗義執言以支持貧窮人和被邊緣化的群體、身處殘酷戰爭和迫害中的無助平民和難民,以至我們教會內的邊緣群體,例如是離婚的天主教徒和性小眾。他致力維護女性在教會內的尊嚴和角色。
他著名的環境和生態通諭,其實屬於社會通諭,因為當生態遭受破壞時,貧窮人和弱勢群體最受影響。我記得,當我問他《願祢受讚頌》通諭的本質時,他就是這樣告訴我。
方濟各努力不懈地推動基督徒合一和宗教交談。他為人謙遜,敬重各地教會牧者和世界的各主要宗教領袖,因而也贏得他們的尊重。
他給我們教會的最後禮物,是主題為「共議同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以及最後一道通諭《祂愛了我們》。那通諭帶出在這個日益缺乏心性的世界中,耶穌聖心對我們的愛。我們要本著愛的精神去理解和落實共議同行。這些被外界視為改革的,其實是方濟各力求幫助教會活出真貌,為了履行上主在現今世界中的使命,她應該要有的本質。
回看教宗方濟各任期內的深耕細作,可見他致力推動多元合一, 強調「一體」重要性的同時也尊重「多元」。共議同行也是為了幫助我們教會更好地與世界連結一起。儘管我們不屬於這世界,但我們應該更有意義和更有效地臨在於這世界上。更者,作為天主子民的使命,教會就是蒙召叫去擁抱世上眾生。我無法與銀河系保持距離,因為我就是置身於銀河之中。
教宗方濟各,請為我們祈禱!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樞機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