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崇真中學靈修大使

刊登日期
2012.07.13

(本報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為滋養學生的身心靈發展,協助學生組成「靈修大使」,師生一起學習放鬆心情。

成立兩年的「靈修大使」,由學生自願參與,人數由最初的十二人發展至現時二十八人,部份成員來自「身心靈樂」學會。

「靈修大使」的職責,包括在早會或大型活動時讓學生入靜、領唱歌詠等,並於聚會開始前擊「罄」(一種樂器),讓全校師生入靜。

成員鍾啟源就讀中六,他表示,由學生帶頭靜默,較容易感染同學;他指出,除了敲罄和領唱靈修歌曲外,亦會提醒同學留意呼吸,幫助他們盡快入靜;他是校內「身心靈樂緣」學會成員,曾學習不同的靈修方式。

鍾啟源是首批新高中學生,他說當遇上壓力時,便會以靈修減壓,「用十分鐘休息,如躺下深呼吸、開懷大笑等,能使心情放鬆。」他表示,靈修減壓方式讓他較易集中精神,從而提升學習的專注度。

另一「靈修大使」、中六生黎超彬表示學習壓力很大,「過去我很重視成績和表現,對考試和比賽的結果很執著,加入『靈修大使』後,我發現需要改變以前的價值觀。」

黎超彬解釋,帶領學生入靜時,先要讓自己安靜,才能感染其他人靜下來。他稱,現在每當「靈修大使」緩緩地步進台前,同學已自發地安靜。他說:「我從靜默的經驗學習了放下及交託,凡事只要盡力付出,以及認真面對,結果已不太重要。」

就讀中三的馬俊豪承認自己以前個性暴躁,情緒不穩,直至一次看見一位代課教師?著「罄」走入課室,在好奇心推使下,他主動接觸老師,因而加入了「靈修大使」行列,「敲罄時,先要心靜,繼而深呼吸三次,然後以平穩的力度敲出。」他說,這訓練能令心情平伏,情緒亦得到改善。

學校安排在每個週一的早會上,由「靈修大使」敲罄引導學生入靜,集中精神,準備一天的校園生活。教師張仕娟負責培訓「靈修大使」,成員之間亦會分享入靜的感受,她說:「當值的靈修大使要在會前十五分鐘到達,負責敲罄的學生會在一週前練習,妥善準備帶領學生入靜。」張仕娟解釋,此舉除鍛鍊學生掌握靜默技巧外,亦潛移默化地培養心靈安靜。

該校早於二OO六年開始進行不同的心靈元素輔助,包括O六年的「身心靈滋養坊」(現為「身心靈樂緣」),幫助面對公開試的學生減壓;O七年由教師參與中文大學的「心靈教育計劃」;O八年在週一集會及大型活動上,由教師帶領靜默;O九年在校園內設置兩個「明陣」,包括古典明陣及「沙爾德」明陣,於上學、放學前播放輕音樂等。

信徒教師趙飛鳳指出,開始時學校先讓教師經驗心靈教育,及後發展至邀請學生成為「靈修大使」,可說令全校也感受心靈的滋養。

趙飛鳳過去三年擔任新高中班的班主任,她稱新學制令學生壓力沉重,於是她嘗試在中四班放學前兩分鐘播放輕音樂,「這方法令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下逐漸放鬆心情。」現時這方式已全校參與,成為其中之一的常規靜默靈修。

宗教組組長顏青霞表示,學校於中一迎新日的活動上,以罄聲讓新生經驗靜默,她形容「此舉令學生更容易投入校園的靈修氣氛」。另一方面,顏青霞認為學校的心靈教育亦同時惠及教師,在教師會議或培訓時,抽出數分數進行靜默靈修,可紓緩工作壓力。(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