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青年運動調查

刊登日期
2012.08.10

(本報訊)在各國注目倫敦奧運會之前,香港教育學院一項名為「香港青年(包括教院學生)的運動習慣和對本地體育發展的意見」的調查顯示,近四成青年每週運動不足一小時,近一成人沒有做運動的習慣。有學者指出,香港有需要制定整全的康體政策。

教院文理學院、學生會及青年智庫 Roundtable 於七月十三日的發布會上,公布香港青年的運動習慣,以及青年對本地體壇發展的意見。

調查於五月進行,共訪問了五百名十五至三十四歲的青年,以及一百七十四名教院學生。調查發現,四成青年每週運動不足一小時,當中逾二成五人每週運動不足半小時;近一成人從不做運動。

另外,五成八受訪青年甚少或從不關注本地體育;逾七成三人在過去一年沒有到現場觀看體育賽事,當中逾三成八表示不感興趣。

至於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意見,五成一認為應推動全民普及教育;四成一指出體育運動可在學校和社區推動;另有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公共運動設施並不足夠。

報告建議政府、社區團體和學校舉辦更多與運動有關的推廣活動,由青少年開始,建立全民普及體育的意識;興建更多社區體育設施,讓市民有足夠的空間進行體育運動;贊助學生觀看本地體育賽事,藉此吸引青年人參與。

教院文理學院院長莫家豪認為,香港需要整全的康體政策,向大眾提倡健康人生的概念。教院學生會會長黃俊邦則認為,本港青年運動量不足與學生只專注學業有關。

Roundtable 事會副主席黃培烽認為,政府應在地區推出更多方便市民的康體設施。



體育教師李慶堯 
少年愛冷氣怕出汗

香港仔工業學校體育科教師李慶堯八月三日指出,香港學生對運動不感興趣,有些甚至以忘記帶運動衫為藉口,逃避上體育課,「不少青年認為做運動辛苦、怕出汗,他們喜愛逗留在冷氣地方、沉迷打機,少有自發參與運動。」他說。

李慶堯指出,該校要求學生每學年最少有六次到附近的鴨脷洲大橋上跑步,全程約兩公里,過去不少學生能在九至十一分鐘內完成,現在卻須花上二十分鐘。

他說:「青少年如能在十二至十八歲這段發育期間,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定能保持健康的身體質素。」有見學生的身體質素持續下降,李便於四年前開始在體育課堂加設室內賽艇訓練,以鍛鍊學生的心肺功能及體力;另一方面,他在體育理論課上教授營養學、身體功能的要點,並定期在校內設置展板,讓學生了解運動的好處。(高)



平均每星期做運動的時間

- 無                         :9.7%
- 半小時以下              :25.1%
- 半小時至少於1小時    :15.8%
- 1小時至少於2小時     :25.4%
- 2小時或以上            :23.0%



做運動的原因

1. 強身健體                       :49.8%
2. 消閒                             :21.9%
3. 得到樂趣                       :14.5%
4. 和朋友相聚或擴大社交圈子 :10.0%
5. 其他                             :2.9%

  • 取自香港教育學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