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每況愈下」還是「每下愈況」?
刊登日期
2012.11.16
作者
秦思
很多人以為「每況愈下」是「每下愈況」的另一寫法,都解作情況愈來愈糟糕。其實不正確。
「每況愈下」本作「每下愈況」,出自《莊子.知北游》︰「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
《莊子.知北游》記述了戰國時有人向莊子請教「道」是什麼。莊子說:「『道』無所不在。」並且具體地指出,螞蟻、稗草、磚瓦甚至屎尿,都是『道』所在的地方。莊子看見那人並不明白,便舉個例點醒他:「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阿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為甚麼用腳去踏豬的小腿。管理員說要判斷豬隻的肥瘦,最好用腳踏豬的小腿,因為小腿最不長肉,如果小腿往愈下部分的肉也厚,就表示牠很肥了。」
莊子就以「每下愈況」來指出,「愈從低微處推敲,就愈能看出事理的真相。」
可惜後人沒有從這段文字去理解這成語的真正意義,只從字面去猜想推測,誤解作情況愈來愈糟,還把成語寫成「每況愈下」。這個誤用,歷史悠久,在宋朝的文章已出現了。到了今天,我們也只好以訛傳訛,習非成是,把「每況愈下」和「每下愈況」當作兩個意義不同的成語來使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