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研究指出:

刊登日期
2013.01.25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一項調查顯示,政府在主流學校推動「融合教育」上,對於在職教師的培訓,除針對處理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外,亦應加強照顧資優學童學習需要的培訓。

教育學院一月十一日發表報告,調查是要了解特殊教育基礎培訓課程的需要和成效。

研究訪問了七百三十七名在職教師,就參與基礎課程前後作出自我評分,包括學生行為管理、融合教育的教授技巧及與同儕協作等。

調查發現,受訪教師表示在修讀課程後,在多方面的教學效能上得到全面提升。其中以「處理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內容,以配合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及「向別人講解與融合教育有關的法例及政策」等方面的自信有顯著升幅。

負責研究的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客席教授霍艾蓮估計,受訪教師在照顧高能力學生方面的自信提升較少,顯示現行課程較為注重照顧傳統被診斷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對資優或有能力學生的照顧相對較少。

霍艾蓮指出,現有培訓課程設計未能對資優學生的需要作出辨識及關注,這長遠令該等學生或失去學習動力,埋沒其潛能。

教育局於二OO七至O八學年推出為期五年的「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舉辦培訓課程支援教師透過「全校參與」模式推動融合教育。有關培訓除了一星期的基礎課程外,亦有為照顧某些類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而設的三星期高級課程。(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