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有趣的「晏」

刊登日期
2013.01.25
作者
秦思

「晏」,一個不常用的字,普通話念作「yan去聲」,粵音「雁」。熟悉中國歷史的讀者,也許會記起春秋時代的齊國名臣晏嬰,他個子不高,但機智過人,常為國家解決不少困難。此外,居住在九龍大角咀的居民,該知道那裏有一條「晏架街」吧。

「晏」這個字在書面語雖然少用,可是在廣東話口語中卻常用到。我們說「晏晝」,即是指一天的下晝或下午時間。我們說「食晏」,即是說吃午飯。

有時我們會說「今天起身起晏了」,意思是起牀遲了晚了。語文好一點的讀者也許會想起「晏駕」這個較罕用的詞語。

「晏駕」,本作「宮車晏駕」,見於司馬遷《史記樊噲列傳》。宮車是古代帝王所乘的車;「晏」解作遲,「宮車晏駕」本解作主上的宮車遲遲沒有開出,但這成語卻成了一個諱語,暗示帝王已駕崩,再也不能上朝了。

看了「晏駕」的解釋後,也許住在「晏架街」的居民會忍不住大罵當局︰「怎麼攪的,竟會以那麼不吉利的同音字來作街名?大吉利是!」

如果你住在那條街,會考慮遷居嗎?(一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