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之聲出版社六十年

刊登日期
2013.03.08

(本報訊)由慈幼會開辦的「良友之聲出版社」今年成立六十年,所出版的刊物一直透過生動和有趣的文字和圖畫,向學童及青少年灌輸正確及具信仰的價值觀,陪伴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良友之聲出版社成立於一九五三年,為鮑思高慈幼會屬下的非牟利機構。出版社早前舉行良友之聲出版社六十周年啟動禮。回顧過去六十年出版社以鮑思高服務青少年的精神,以及展望未來發展。

啟動禮當日亦舉辦攝影比賽頒獎禮。是次攝影比賽以「真善美」為題,邀請親子一起參與,得獎結果已於同日假小童群益會總部公布,其中冠軍及季軍分別由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學生辛允悅及林珈希奪得;亞軍為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的甘梓曦。大會亦邀請具攝影經驗的人士,分享親子攝影心得。  

面對時代變遷  培育功能不變

出版社其中一份長壽的兒童讀物《良友之聲》亦與讀者相伴數十載,現任社長梁熾才神父幼時亦是其中一個小讀者,「六十年代,我在澳門慈幼中學讀初中,已訂閱《良友之聲》,雜誌內容包羅萬有,有科學文章、德育故事,我最愛看《羅馬兵》的連載漫畫,每次都很期待下一期的出版。」他笑說那時的《良友之聲》只賣幾毛錢,便可與同學閱讀分享。

梁熾才神父早前說,良友之聲出版社開始時是為青年善會及慈幼會轄下學校的公教學生提供宗教讀物,以週報形式刊出。至一九六八年,《良友之聲》以畫報形式面世。

初期的《良友之聲》整本都是由人手繪畫及編寫,內容具備德育及信仰等元素,對象主要是天主教的中、小學生。時至今日,《良友之聲》隨著社會發展及兒童需要有所調整,內容及版面亦已革新,但宗旨依舊,「內容要有趣而具正確價值觀,透過讀物培育兒童成長,正如鮑思高神父也利用出版刊物,進行教育及福傳工作。」梁神父說。

六十至八十年代,是出版社的黃金歲月,梁神父解釋:「當年課外刊物有限,學生踴躍訂閱,從中吸收課堂以外的知識。」

時移勢易,現今資訊科技方便及多元化,加上兒童及青少年對閱讀的興趣下降,出版社亦面對挑戰,但梁神父仍堅持延續下去,「現在的家庭及社會問題趨向複雜,更加需要我們去幫助學生成長。就是這份使命,催迫我要繼續下去。」 

開發手機程式  組織兒童活動

近幾年,良友之聲出版社的轉變很大,《良友之聲》及《樂鋒報》,因應社會議題加設專欄,曾邀請學者撰寫兒童治療故事,以激勵讀者的心靈;又以漫畫連載介紹聖人生平,帶出德育價值;出版社又曾與服務邊緣青年的協青社合作,社工以檔案形式,撰寫迷失青年如何重回正軌的故事。

梁神父期望,藉著文字福傳,帶出愛、接納他人等信息,是他和出版社團隊的使命。

為使刊物更貼近現實社會,良友之聲出版社近年發掘不同的欄目,如走數碼方向,在刊物加入QR條碼,讀者以手機掃描書本附設的條碼,便會有聲效及畫面,讓孩子更深刻了解故事內容。另外,出版社現正開發手機應用程式,預計於本年初推出,把部份內容定期上載,讓兒童從不同渠道接觸出版社的讀物。

出版社方面指出,良友之聲出版社近年亦出版教科書、兒童宗教故事書,以及其他宗教及靈修書籍等。如去年推出小一至小六的《給孩子的喜訊》宗教教科書,為宗教科教師提供適切的教材;為響應信德年,剛於去年底推出《耶穌的慈愛》和《耶穌的智慧》兩本兒童宗教讀物,以及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著作《禮儀的真諦》翻譯成中文等。

此外,為與讀者更為互動,出版社多年來定時邀請讀者成為小記者,一起發掘及採訪有趣題材,刊登在《樂鋒報》上。出版社又於去年成立Joy Club讀者會,安排會員探訪不同的地方,如參觀郵政局,目前已吸引逾千名兒童及青少年參與。(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