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借了二千年的「假借 」

刊登日期
2013.05.10
作者
秦 思

上一期的文章寫的是現代人怎樣以「假借」來翻譯外文詞語,今期要談的是一個一借便二千年的假借字。

「云」,今天解作「說」,如「人云亦云」,意即別人說甚麼,自己也跟著這麼說。

「雲」,今天解作由懸浮於天空的水滴所聚集成的物體。

不過,若從古代字形去看,「云」(見下圖),字形卻象一股在天空或升或降的氣流。《說文解字》說它是「雲」的古文,而《正字通》更說「云」是「雲」的本字。因此,「云」該是解作「由懸浮於天空的水滴所聚集成的物體」的本字。

我們相信,「懸浮於天空的水滴所聚集成的物體」該是「云」字的本義,後來因同音關係,給借用來解作「說」或「曰」。起來還是一個字形作兩個用途。後來為了避免誤解,便以形聲造字法造了新字「雲」,納在「雨」部,來取代「云」的本義。而「云」的本義便由那時開始,給它的假借義借用了達二千年之久。

一九五六年一月,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並在全國分批推行,「云」的本義身份才得以歸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