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英文中學推廣武術
(本報訊)就讀聖若瑟英文中學中一級的香港青少年武術代表隊隊員劉子龍,去年參加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摘下一金一銀獎牌。他說,練習雖然辛苦,但這是他的興趣,一定會朝著目標努力。
劉子龍去年在香港的青少年武術選拔賽上取得最高成績,旋即代表香港參加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在十二歲以下男子丙組奪長拳金牌和槍術銀牌。他表示,對手有六十多人,來自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地,能獲佳績有點意外,「武術著重友誼,成績是其次,今次比賽能將平日所學發揮,獎項固然肯定了我的努力,但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感高興。」
他自九歲開始習武,主力南棍、南刀。他坦言醉心這項運動是源於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很喜歡李小龍的眼神,他的電影帶出了武術能保護社會的精神。」他五月八日說,期望將來能成為武打演員,讓更多人喜愛中國武術。
要展現出武術的優美動作和氣勢,劉子龍自言得來不易,基本功尤其「馬虎」不得,他以一字馬為例,雙腳拉開緊貼地面,腳筋會感到痛楚;其他如大腿肌肉、股四頭肌等亦要常常操練,確保肌肉有足夠的承托力。
「必須每天練習,如第一日支持了一分鐘,第二天便要加到兩分鐘,一直累積下去,不能停止。」他說,一週六天訓練,每天放學後便到香港體育學院,先完成功課及溫習,然後練武兩個半小時,到晚上九時才回家。
除了付出汗水外,他試過因太痛楚而哭了出來,「但當想到要成為一位出色的武術運動員,必須要付出才會進步。」
中國國術培養青年發展
聖若瑟英文中學於九年前成立中國武術學會,現有成員約二十人,每年均派學生參與不同的武術比賽、聯校表演等。負責教師陳杰治五月八日指出,中國傳統武術能提升意志、自控能力及自信。
陳杰治說:「現今青年缺少運動,筋骨不靈活,國術運動可加強身體的柔韌度、強健體魄;持之以恆的練習亦能在個人成長上,加強自信心及團隊精神。」
他期望有更多青年認識國術,他說:「古時國術師傅深受弟子尊重,彼此關係有如父子,希望青年藉著運動,把尊師重道的傳統延續下去。」
該校國術學會教練林永傑指出,中國武術如詠春、洪拳、螳螂拳等,各有其特色和套路,能應用於搏擊格鬥、攻防等戰術,「除了要練熟基本招式外,也須靈活變通,加上集體訓練鍛鍊對人的反應,是一項具有內涵的運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