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連結

2020.04.01
香港教區「疫症流行中的聖周」指引修訂版
香港教區「疫症流行中的聖周」指引修訂版
(參考羅馬禮儀及聖事部2020年3月19及25日《「2019冠狀病毒時期」(I)及(II)法令》)
根據香港教區秘書處2020年3月28日「有關聖堂開放的新安排」通告:聖堂可照常開放,讓教友個別祈禱,只要人與人之間保持2公尺(米)距離,且不舉行團體儀式,以防聚眾接觸;固然,必要做足防疫措施,如戴口罩、測體溫、用消毒液搓手、清潔聖堂等。
受疫情影響,不能公開舉行聖周禮儀,但仍可以鼓勵信友,安排祈禱時間:個人或與家人一起,誦念日課、拜苦路、念玫瑰經、慈悲串經,或默想禮儀經文和聖經等,並可透過網絡,以心神參與聖周禮儀的直播,同心祈禱,神領聖體,通過默想基督的死而復活,達成生命的更新,並回應疫症所帶來的時代徵兆。
-- 4月5日
聖枝主日(基督苦難主日)
堂區宜在指定時間,提供聖枝主日默想,供信友個別反省及祈禱。
宜誦讀及默想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城(瑪21:1-11)及被釘十字架上的福音(長式:瑪26:14-27:66;短式:瑪27:11-54)。
甚或誦念玫瑰經——痛苦五端
(若司鐸私下舉行彌撒,該按《聖周禮儀》,用第三式:簡式進堂禮(香港版,第17頁),如常舉行彌撒。)
-- 4月9日
聖周四——主的晚餐
上午祝聖聖油彌撒
只限主教公署神長及總鐸參加
堂區宜在晚上指定時間,不用儀式,直接把聖體連聖體盅,恭放祭台上,供信友個別朝拜;如同「主的晚餐」彌撒後。
(午夜前,把聖體遷供於聖堂以外的聖體櫃,並拆除聖堂裝飾。)
宜誦讀及默想當晚讀經:
出12:1-8, 11-14
格前11:23-26
若13:1-15, 34-35
甚或誦念玫瑰經——光明五端
(若司鐸私下舉行彌撒,該按《聖周禮儀》,但省去濯足禮;彌撒結束,省去「恭移聖體遊行」,直接把聖體存於聖堂以外的聖體櫃。)
-- 4月10日
聖周五──救主受難紀念
該守大小齋
在聖堂祭台前供奉大十字架,讓信友個別默想、祈禱和朝拜。(聖堂內聖體櫃不存放聖體)
宜誦讀及默想耶穌受難始末(若18:1-19:42),並為全人類得救祈禱。
宜個別拜苦路,或誦念玫瑰經——痛苦五端。
(若司鐸私下舉行禮儀,該按《聖周禮儀》,但省去口親十字架,改以躹躬,且在信友禱文中,加入意向:為感到失落和沮喪的人、病人、亡者祈求。)
-- 4月11日
聖周六——紀念耶穌被埋葬
宜誦念玫瑰經——痛苦五端,或默想和敬禮痛苦聖母。
夜間,守夜時間,宜在聖堂祭台前點燃長明燭光(長明油燈或復活蠟燭),供信友個別祈禱。
宜誦讀及默想:
創1:1-2:2
出14:15-15:1
羅6:3-11
瑪28:1-10
(若有洗禮池,不用盛水,宜點燃一根蠟燭作標記)
或誦念玫瑰經——榮福五端,
或默想「逾越節報導」(逾越頌),及祝聖水的禱文。
(聖周六晚上,若司鐸私下舉行禮儀,該按《聖周禮儀》,並作以下調整:在開始儀式中,省去祝聖新火及蠟燭,只簡單點燃復活蠟燭,省去遊行,直接誦唱(誦念)「逾越節報導」(逾越頌)。然後,聖道禮儀。聖道禮儀後,直接「重宣洗禮誓願」,隨即舉行復活聖祭。宜祝聖和更新明供聖體的聖體。)
-- 4月12日
復活主日
聖所宜點燃復活蠟燭
宜在指定時間,明供聖體,供信友個別朝拜。
(如政府延長「禁止群眾聚集」的規例,教區禮儀委員會將提供一項「明供聖體簡式」,以供使用。)
宜誦讀及默想:
哥3:1-4;或格前5:6-8
若20:1-9;或瑪28:1-10;
或路24:13-35(黃昏)
或誦念玫瑰經——榮福五端;
或誦念並默想「信經」。
(注意:聖周期間,堂區如要直播堂區司鐸私下舉行的禮儀,宜在主教座堂直播開始之後,以示主教禮儀為主,堂區禮儀為輔;且要清楚通知信友主教座堂及各堂的直播時間,讓他們藉此以祈禱參與。)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編
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准 2020年4月1日
詳細內容

2020.03.28
香港教區「疫症流行中的聖周」指引
香港教區「疫症流行中的聖周」指引
(參考羅馬禮儀及聖事部2020年3月19及25日《「2019冠狀病毒時期」(I)及(II)法令》連結 http://catholic-dlc.org.hk/2019冠狀病毒時期1+2法令_HK.pdf )
受疫情影響,已不能公開舉行聖周禮儀,但仍可以鼓勵信友,安排祈禱時間:個人或與家人一起,誦念日課、朝拜聖體、拜苦路、念玫瑰經、慈悲串經,或默想禮儀經文和聖經等,並可透過網絡,以心神參與聖周禮儀的直播,同心祈禱,通過默想基督的死而復活,達成生命的更新,並回應疫症所帶來的時代徵兆。
--4月5日
聖枝主日(基督苦難主日)
堂區宜在指定時間,明供聖體,供信友個別朝拜。
宜誦讀及默想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城(瑪21:1-11)及被釘十字架上的福音(長式:瑪26:14-27:66;短式:瑪27:11-54)。
甚或誦念玫瑰經——痛苦五端
(若司鐸私下舉行彌撒,該按《聖周禮儀》,用第三式:簡式進堂禮(香港版,第17頁),如常舉行彌撒。)
--4月9日
聖周四——主的晚餐
上午祝聖聖油彌撒
只限主教公署神長及總鐸參加
堂區宜在晚上指定時間,明供聖體,供信友個別朝拜。(午夜前,把聖體遷供於聖堂以外的聖體櫃)
宜誦讀及默想當晚讀經:
出12:1-8, 11-14
格前11:23-26
若13:1-15, 34-35
甚或誦念玫瑰經——光明五端
午夜後,不可明供聖體,且要拆除聖堂裝飾。
(若司鐸私下舉行彌撒,該按《聖周禮儀》,但省去濯足禮;彌撒結束,省去「恭移聖體遊行」,直接把聖體存於聖堂以外的聖體櫃。)
--4月10日
聖周五──救主受難紀念
該守大小齋
在聖堂祭台前供奉大十字架,讓信友個別默想、祈禱和朝拜。(聖堂內聖體櫃不存放聖體)
宜誦讀及默想耶穌受難始末(若18:1-19:42),並為全人類得救祈禱。
宜個別拜苦路,或誦念玫瑰經——痛苦五端。
(若司鐸私下舉行禮儀,該按《聖周禮儀》,但省去口親十字架,改以躹躬,且在信友禱文中,加入意向:為感到失落和沮喪的人、病人、亡者祈求。)
--4月11日
聖周六——紀念耶穌被埋葬
宜誦念玫瑰經——痛苦五端,或默想和敬禮痛苦聖母。
夜間,守夜時間,宜在聖堂祭台前點燃長明燭光(長明油燈或復活蠟燭),供信友個別祈禱。
宜誦讀及默想:
創1:1-2:2
出14:15-15:1
羅6:3-11
瑪28:1-10
(若有洗禮池,不用盛水,宜點燃一根蠟燭作標記)
或誦念玫瑰經——榮福五端,
或默想「逾越節報導」(逾越頌),及祝聖水的禱文。
(聖周六晚上,若司鐸私下舉行禮儀,該按《聖周禮儀》,並作以下調整:在開始儀式中,省去祝聖新火及蠟燭,只簡單點燃復活蠟燭,省去遊行,直接誦唱(誦念)「逾越節報導」(逾越頌)。然後,聖道禮儀。聖道禮儀後,直接「重宣洗禮誓願」,隨即舉行復活聖祭。宜祝聖和更新明供聖體的聖體。)
--4月12日
復活主日
聖所宜點燃復活蠟燭
宜在指定時間,明供聖體,供信友個別朝拜。
宜誦讀及默想:
哥3:1-4;或格前5:6-8
若20:1-9;或瑪28:1-10;
或路24:13-35(黃昏)
或誦念玫瑰經——榮福五端;
或誦念並默想「信經」。
(注意:聖周期間,堂區如要直播堂區司鐸私下舉行的禮儀,宜在主教座堂直播之後,以示主教禮儀為主,堂區禮儀為輔;且要清楚通知信友直播時間,讓他們藉此可同時以祈禱參與。)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編
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准 2020年3月26日
詳細內容

2020.03.28
教區發通告談聖堂開放 遵從限制人群新規例
(公教報訊)教區主教公署3月28日發通告,處理《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限制人群的新規例下,聖堂開放的新安排,通告全文如下:
======
有關聖堂開放的新安排
政府昨天(3月27日)公布於《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的新規例,限制人群聚集。就這方面,教區經與政府商討,得悉堂區聖堂必須作以下安排:
1. 聖堂照常開放,只供教友作個人祈禱。人與人之間相距至少兩米。期間不舉行任何儀式,包括明供聖體;婚禮及喪禮仍可舉行,但必須遵守政府的最新措施。
2. 直播「司鐸私下彌撒和聖周禮儀」,須在私人地方閉門舉行。
3. 堂區司鐸須確保聖堂在整個開放時段,無人群聚集。
配合政府新規例,以上安排從3月29日凌晨起生效,執行14日。
特此公告
秘書長
李亮 司鐸
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詳細內容

2020.03.27
主教公署書長辦公處發通告 談抗疫牧民措施 / 2020.3.27
香港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抗疫牧民措施
1.教區緊急抗疫牧民措施
全球疫情持續惡化,而目前確診個案總數已接近五十萬,死亡人數則超過二萬,每日確診個案大幅上升。一週前,開始有大批本港市民從外國返港,因旅居地疫情惡劣而醫療服務不足。由於大批港人回流,在過去數日,本港確診個案(至今累計逾四百五十宗)再度激增,包括多個沒有病徵或源頭隱形的個案。特區政府及醫療界再三強烈呼籲市民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社交活動,如無必要,應留在家中。政府部門及很多組織,都容許員工採用家居工作模式。特區政府更逐步收緊「封關」、檢疫和限制公共場所開放的措施,以儘量減低疫症在社區大爆發的風險。
疫症令全球經濟不景。香港亦百業蕭條、民生嚴重受損,社會各階層(例如學校)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一些國家,因在抗疫上人力和物資短缺,醫療系統已瀕臨崩潰,大批病人(包括很多長者)無人照顧,躺卧街頭待斃。
宗座及各地教會團體,為維護保障公益,都支持政府當局的抗疫措施,暫停所有公開彌撒及羣體活動。
面對全球及本港疫情持續惡化的情況,湯漢樞機經徵詢司鐸議會、總鐸區及醫護專業人士後,決定繼續執行以下(1 – 3 項)緊急抗疫牧民措施,直至另行公布:
堂區及附屬小堂仍暫停舉行平日及主日公開彌撒,以及其他形式的團體宗教活動,但婚禮及殯葬禮除外。
信友可採用下列方式替代參與主日彌撒的本份──
觀看任何網上直播或重温的主日彌撒(如教區網站 www.catholic.org.hk 及公教報網站 https://medium.com/@kungkaopo/2020天主教防疫牧民資訊-公教報-b5735e2cd4ef)及神領聖體;或
反省主日彌撒經文、閱讀聖經或誦念玫瑰經。
堂區聖堂及轄下小堂繼續開放,供信友作個人祈禱、個人拜苦路、朝拜聖體及定時的明供聖體。
堂區神父繼續提供一般牧民服務(聽告解、主持明供聖體、為病人傅油及送聖體等)。
聖週禮儀 —
本年堂區不舉行公開的聖週禮儀。
教區禮儀委員會將參照宗座禮儀及聖事部本年 3月19及25日發出之《「2019冠狀病毒時期」(I)及(II)法令》,給堂區提供有關聖週禮儀安排的指引。
湯漢樞機將於聖週四(4月9日)在主教座堂主持祝聖聖油彌撒(參禮者只限主教公署神長及總鐸;總鐸將把新祝聖的聖油分發給總鐸區轄下堂區。)
信友可觀看網上直播的聖週禮儀(經教區網站 www.catholic.org.hk 或公教報網站https://medium.com/@kungkaopo/2020天主教防疫牧民資訊-公教報-b5735e2cd4ef)。
聖週五(4月10日):年滿十四歲的信友須守小齋。此外,年滿十八歲而未達六十歲的信友亦須守大齋。
2.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擴散全球的情況下頒賜的全大赦
在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球的現況下,宗座聖赦院按教宗方濟各的授權,於本年3月19日作如下公布:那些受疫症影響而各以不同方式承受病痛的信友,如他們以悔改皈依精神來承擔這些痛苦,並藉此重新覺察到「同一的基督救贖的痛苦」(聖若望保祿二世,《論得救恩的痛苦》,30),則他們可按以下條件獲頒賜全大赦—
基本條件:
信友必須放棄對罪惡的任何依戀,並應滿全三個慣常的條件,即:(一)辦妥當告解;(二)參與彌撒和領聖體;(三)為教宗的意向祈禱(可採用任何方式)[基於疫情,這三個條件儘早滿全即可;另見以下2.4項。]
履行熱心或愛德善工:
在以下四種情況下的信友,視為滿全了為領受上述全大赦必須履行的善工—
2.1 那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且遵照衛生當局規定,要在醫院、檢疫中心,或家居接受隔離檢疫的信友,如透過媒體,在心神上參與彌撒、誦念玫瑰經、苦路善工或其他敬禮,或至少誦念信經和天主經,及虔誠地呼求榮福童貞瑪利亞,並基於對天主的信心和對近人的愛德,奉獻自己的困苦。
2.2 醫護人員、病人的家屬,以及那些效法良善的撒瑪黎雅人,冒着生命危險,表現出最崇高的愛(參閱若15:13)來照顧染疫者的信友。
2.3 在目前疫症散播全球期間,前往朝拜聖體,或參加聖體敬禮,或閱讀聖經至少半小時,或誦念玫瑰經,或履行苦路善工,或誦念慈悲串經,同時為疫症平息、減輕受感染者的痛苦,以及為那些因疫症而去世的人士得享永生而懇求全能天主的信友。
2.4 無法領受病人傅油聖事和臨終聖體的信友:基於諸聖相通功,教會把他們託付給慈悲的天主;只要這些在世時有相應的準備和念一些經文(如天主經、聖母經等),他們臨終時能獲頒賜全大赦。(在此情況下,教會補足他們為得大赦而必須滿全的三個慣常條件。)為獲享此全大赦,宜使用苦像或十字架。
3.對修和聖事的一些澄清
宗座聖赦院在本年3月19日發出的「法令」的一個「附件」,特別對修和聖事(和好聖事)作了一些澄清(請參閱梵蒂崗網頁:
http://www.vatican.va/roman_curia/tribunals/apost_penit/documents/rc_trib_appen_doc_20200319_nota-speciali-indulgenze_zh_tw.pdf),而以下三項適用於本港教區:
1. 在目前疫情下,一位司鐸可能在某情況下認為有需要為幾位信友施行不經個別告明的「集體赦罪」。在本港教區,該司鐸必須先徵詢湯漢樞機或夏志誠輔理主教,才可行事。
2. 在目前疫情下,信友如在參與修和聖事上暫時有障礙,只要誠意渴望領這聖事,並勉力履行祈禱、克己及愛德善工,便可視為滿全悔改皈依的本份。
3. 信友遇有死亡危險,如沒有司鐸在場聽他們的告解,那麼,只要他們發「上等痛悔」(即基於愛天主在萬有之上的愛),便可獲赦免小罪;如果他們下定決心盡快接受修和聖事,那麼,「上等痛悔」也能赦免大罪。(《天主教教理》1452)
******
以上特殊牧民措施,是教會基於全球嚴峻疫情而作的權宜性、逼不得已的安排。這些安排固然為我們帶來不便和要求我們作點犧牲,但湯漢樞機期望我們能本着忍耐和愛德來承擔,以保障社會公益。湯樞機亦懇請我們為染疫病人和他們的家屬代禱,尤其要為冒著染疫危險、日以繼夜地辛勞服務的前線醫護人員祈禱。最後,湯樞機鼓勵我們在神形上支援社會大衆,合力抗疫。
特此公告
秘書長
李亮 司鐸
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詳細內容

2020.03.26
疫情下教宗特別降福全世界 湯漢樞機邀請教徒參與祈禱
(公教報訊)教宗3月22日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時,再次為疫情祈禱,他又宣布將於3月27日羅馬時間下午6時(香港時間3月28日週六凌晨1時)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祈禱片刻,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此降福以往是在聖誕日和復活主日頒賜的。
信眾可透過媒體直播在精神上參與,並在滿全若干條件下領受全大赦。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3月26日透過本報,邀請本地教友一起參與此祈禱活動並領受教宗的降福;若未能參與者,亦請為病人、醫護人員和各地的抗疫工作祈禱。
.梵蒂岡媒體直播連結:https://youtu.be/VJHI8bI0LWg
詳細內容

2020.03.21
隔離(二)/ 廖雅倫神父
菲律賓的疫情在二月初並不嚴重,一直只維持三位的確診個案,但在學院內的參加者也沒有掉以輕心,除了勤洗手之外,也提醒我們非必要的話,不要外出,以減低任何受感染的機會。而彌撒中也全以手領聖體及在領聖體之後一起誦唸由菲律賓主教團所撰寫的禱文,祈求疫情早日平息。實在,這疫情牽涉之廣,是我們每個人也不能忽視的。在祈禱中,整個教會與所有的人,特別是受苦者走在一起。
課程其中一個星期是介紹由教宗聖若望廿三世於1962年所召開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提及一個文字「aggiornmento (bringing up to date)(更新)」,教宗指出教會須要更新,面向全世界,無論是基督徒,或者其他信仰者也好,天主的慈悲也充滿他們。實在天主的慈悲完全反映在耶穌的生命當中,耶穌就是慈悲成為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
因此,藉著四旬期的來到,我反省耶穌的整個生命是充滿著對人的慈悲,尤其是祂所走的苦路,每一步都是為人而走。所以,面對今日的疫情,我撰寫了「疫症下的苦路善工」,就是希望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與耶穌同行苦路,但其實也不要忘記的是:慈悲的耶穌也同行我們的苦路。
詳細內容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