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連結

2018.12.03
華語聖經大會閉幕 發表宣言推動聖經牧民
(公教報訊)天主教華語聖經協會聯合會(簡稱「華語聖經聯會」)十一月廿二至廿六日在香港舉辦「世界華語聖經大會」,主題為「與聖言同行, 活出信望愛」,十六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加者分享聖經牧民經驗,並慶祝「思高中文聖經」(新舊約合訂本)出版五十周年。聯會於大會閉幕後發表總結宣言,推動聖經牧民,內容全文如下。——編者   天主教華語聖經協會聯合會 「第十一屆世界華語聖經大會」總結宣言 主題:「與聖言同行,活出信望愛」 「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4:4) 《上主的話》、《福音的喜樂》、《你們要歡喜踴躍》勸諭作聖經牧民指引 祈求天主使各地華人團體成為「好地」,在其上培植聖言,帶來豐收果實 (參閱瑪13:23) 引言 天主教華語聖經協會聯合會(「華語聖經聯會」,英文名稱United Chinese Catholic Biblical Association – UCCBA)於2018年11月22至26日假香港召開「第十一屆世界華語聖經大會」,匯聚逾200位來自中國、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菲律賓、緬甸、澳洲、紐西蘭、美國、英國及德國的聖言服務者,包括超過130名平信徒。 聖言的慶節 慶祝思高聖經誕生50周年 在天主上智的安排下,是屆大會在華語聖經聯會的誕生地——香港——舉行,特別慶祝誕生在香港的「思高中文聖經」(按原文翻譯)出版50周年(1968-2018),給普世華人基督信徒們敞開到達聖經的門徑,實踐了《啟示憲章》的勸諭:「促使適當而且正確的語言之譯本出版」(22節);「使教會的子女穩妥而有益地與聖經接觸,並受其精神的薰陶」(25節);「讓信友們藉著聖經與慈愛的天父相會和交談」(21節)。 紀念《教會內的聖經詮釋》公布25周年 今天教會團體的成長,是透過聆聽、慶祝、研讀和生活聖言而來。我們特別重温今年公布25周年的《教會內的聖經詮釋》宗座文告(1993-2018),連結大會主題「與聖言同行,活出信望愛」,反省聖經在履行牧民職務上的四個主要元素:認識聖經、神聖閱讀 (Lectio Divina)、建設團體、服務群眾。 與聖言同行,活出信望愛 回顧教宗方濟各為第十屆世界華語聖經大會祈禱,以「你的言語是我步履前的靈燈,是我路途上的光明」(詠119:105)為勉語,祝福華語聖經聯會成立25周年(1990-2015)。我們今屆大會延續與聖言邁進、由聖言領行,特別創作主題曲《生命之光》[1],以音樂表述上主的話傳報給我們的福音:「在耶穌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祂。」(若1:4-5) 五天大會是我們同行的聖言之旅,一起延續反省《上主的話》與《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配合專題講座,以協力「使聖言成為教會各種牧民事工的核心」為總方向 (《上主的話》73,《福音的喜樂》174)。朝向的目標是持續創造和滋養對聖經的「一份有實效而堅定的愛」,因為聖經是靈性生命和宗徒事業豐收的泉源。(《教會內的聖經詮釋》(丙)二:神聖閱讀) 華語聖經聯會於1990年由天主聖言而產生,並活於這聖言,為這聖言而活。在回顧思高中文聖經與華人教會同行五十載,大會揀選「撒種的比喻」 (瑪13:1-9,18-23) 為伴隨的篇章,啟發我們反思個人和團體與生命之言耶穌的關係,互相激勵繼續承行主旨,散播「聖言種子」,攜手推動「勤讀聖經,生活聖言」,建樹教會,拓展天國。 是屆大會確認聖經詮釋是包括聆聽那些「真正活出天主聖言的聖人在內」。最有深度的聖經詮釋,正是來自那些藉聆聽、閱讀和勤加默想,而讓自己受天主聖言轉化的人。(《上主的話》48) 。我們尊奉三位與香港教會有特別連繫的聖者為「聖言服務主保及典範」,包括:(1)唯一曾於1970年到訪香港的教宗聖保祿六世,他延續了聖若望廿三世所召開的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六五年頒布《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2)於1879-1881年在西貢鹽田梓小島傳教的聖福若瑟神父,他其後成為中國山東魯南傳教區之父;(3)有中華聖熱羅尼莫之稱的真福雷永明神父,他於1945年創立思高聖經學會,促成第一本天主教中文聖經(新舊約合訂本) 於1968年12月25日在香港誕生出版。會議廳的聖經供奉處更特別擺放教宗聖保祿六世曾佩戴的牧者十字架,及聖福若瑟和真福雷永明的聖髑為啟發性標記。 瑪利亞——「聖言之母」是我們的導師、楷模及同行者。大會揀選聖母言行的篇章作屬靈引領和小組每天的神聖閱讀經文(路1:26-38;1:39-56;2:1-20;若2:1-11),並有專講反省「聖母與聖經靈修」,啟發大家學習聖母「使聖言成為我們真正的家和生活方式」。救恩史的高峰是「聖言成為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若1:14),而我們每個人的救恩就是「穿上基督」(迦3:27),讓聖言在我們的生命中生活起來,成為我們的血肉。我們記起自己的生命根植於基督,一切的成長都源自我們對祂的信望愛,而這來自天主的恩典,也成了我們與聖言同行的方式。聖母瑪利亞無疑是我們最完美的表率。 聖母與我們大會尊奉的主保聖人就像由天主聖言發出的一線光輝,啟發我們閱讀《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從教宗方濟各引用真福八端的方向,反省「聖言指引生活中成聖之路」。教宗稱真福八端為「天主子民的身份證」,並邀請我們「再次聆聽耶穌的話,並讓祂的話觸動我們、挑戰我們、召叫我們真正改變生活」(# 66)。真福八端也教導我們如何採取行動,如何著裝,如何發言以及如何與人互動,為了去改變這世界和顯示並建立天主的王國。 我們明認教會使命範圍的遼闊,以及今日情況的複雜,需要不斷找出傳揚聖言的有效方法,使人更容易與耶穌接近(《上主的話》95,96)。透過專講分享,與會者一同反省「聖言啟發福音新傳」,特別聚焦於《福音的喜樂》第5章「充滿聖神的福傳者」,以增進理解宣講天主救贖的愛、小團體支持與同行、培養福傳者靈修,及以榜樣去教導別人去回應天主的要素。由聆聽成功例子的經驗中,我們肯定必須不斷深化與耶穌的聯繫,並勇於與別人見證自己的生命因救主而經歷的喜樂與平安。 宣揚天主聖言與基督徒見証間是相互關連,這反映出天主自己透過聖言降生所作的傳達(《上主的話》97-98)。我們聽到會員組織及各地方華人團體縱使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仍保持信賴天主的心,積極推廣認識和愛慕聖言,努力建立和擴展讀經文化,確實令人感動和振奮。 為提升互動分享及經驗交流,大會特別按《上主的話》安排「聖言平台」環節,邀請香港教會不同團體的代表,見證活出天主聖言的多元範疇,包括青年牧民、婚姻與家庭、平信徒建設教會、聖人與聖經詮釋、聖言誦讀與教理、聖言與社會傳播工具及藝術表達,及聖言與受苦者。這顯示基督的真光照亮人生的各種境況。 實踐聖言使命 是屆大會讓我們深刻體驗由聖言而來的喜樂、朝氣和美妙。在會期中,我們呈獻和領受「聖言種子」,象徵普世天主教華人團體繼續「與聖言同行,活出信望愛」。我們願意學習聖母和聖人,讓天主在我們內行動去塑造我們,接受祂所託付的聖經牧民使命:「祂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若2:5)。透過聖言之母、教宗聖保祿六世、聖福若瑟、真福雷永明的代禱,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的生活成為那塊「好地」,讓神聖的撒種者在其上培植聖言,好能在我們內結出美好的果實,「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谷4:20)。 與會者共同承諾與自己所屬的地方教會團體及其他組織分享由「第十一屆世界華語聖經大會」所學習的和所獲取的經驗,並跟進計劃及實踐,導向與主基督相遇:「降生成人的聖子本身是無限美的啟示,祂以愛的聯繫把我們吸引到祂那裡」(《福音的喜樂》167)。 在繼續跟進歷屆聖經大會的最後宣言之同時,「華語聖經聯會」議決實踐聖言使命的方向如下: 1. 持續研習《上主的話》及《福音的喜樂》的指引,連繫《你們要歡喜踴躍》的成聖生活教導,交流反省及實踐聖經牧民的成果; 2. 擴闊互助合作網絡,與世界各地天主教華人團體增強聯繫,推廣教會生活和使命以聖言為中心; 3. 促進資訊分享及經驗交流,以支援設計聖言培育活動及激勵合作者; 4. 善用媒體傳播福音,與亞洲真理電台合作舉辦「第三屆真理杯全球華語聖歌創作大賽」; 5. 探索採用電子平台的途徑,提升聖言訊息傳遞; 6. 協助「第十二屆世界華語聖經大會」於台灣高雄舉行的策劃與籌備工作。 註:[1] 「第十一屆世界華語聖經大會」主題曲《生命之光》的唱作者是馬來西亞教友周嵩森兄弟,他是2017年「第二屆真理杯全球華語聖歌創作大賽」冠軍
詳細內容
2018.11.29
基因編輯嬰孩起爭議 譚傑志神父:當尊重生命
(公教報訊)中國學者賀建奎聲稱曾編輯胎兒基因以免感染HIV病毒,事件引起廣泛爭議,羅馬宗座宗徒之后大學生命倫理學院教授譚傑志神父十一月廿九日對本報說,有關實驗及技術涉及人工受孕,這是教會所反對的。他重申應尊重胎兒生命,並要避免墮入追求完美的迷思。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十一月宣稱,他成功為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並為一對雙胞胎編入可抵抗愛滋病的基因,隨即引起社會爭議,坊間尤其質疑當中的生命倫理操守。 賀建奎於十一月廿八日出席香港大學的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並發表相關研究結果,研究惟遭到學界質疑,一百多名學者更聯署譴責。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籌委會十一月廿九日發聲明,指有關方面應對賀氏的研究作獨立調查,以了解其真確性、結果和操守。 譚傑志神父亦有出席這次港大的演講,他指學界擔心步閥太快,而不只是恰當與否;他預期在俗世社會,編輯基因「只是遲早的問題」,「將來眾人要面對誘惑,是否要藉科技令下一代變得更完美」。他說,有關實驗及技術涉及人工受孕「令胚胎變成商品,這是教會所反對的」;他指基督信徒應尊重胎兒生命,並要避免墮入追求完美的迷思。 對於賀建奎聲稱進行基因編輯,是要避免新生嬰兒從父母感染愛滋病毒,有科學人員表示,現有科技已可處理這問題;另有意見擔心,修改基因會對胎兒自身或其後代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多國禁止編輯人類胚胎基因,而賀氏所屬的大學亦宣布會調查其倫理與學術操守。
詳細內容
2018.09.05
長沙灣天主教墳場會後決議 尊重先人 關懷家屬 墳場承擔骨灰龕位維修費用
(本報訊)教區墳場委員會九月五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長沙灣天主教墳場一批骨灰龕位受破壞的善後工作;會後同意基於尊重先人、關懷和體恤受影響家屬的考慮,墳場將承擔骨灰龕位維修費用。 教區墳場委員會主席蘇偉然會後對本報說,基於尊重先人、關懷和體恤受影響家屬的考慮,墳場將承擔上述龕位的龕碑石維修費用。他們已發信聯絡受影響家屬,亦有電話跟進,待取得有關方面同意及獲得所需資料後,預計可於約十日內完成維修工作。 長沙灣天主教墳場亦將於十月六日(週六)上午十時半,於墳場內小堂奉獻彌撒,為亡者祈禱;委員會邀請受影響家屬及堂區教徒參與。 截至九月五日下午,墳場發現共有九十二個骨灰龕位受破壞。 --「在長沙灣天主教墳場被破壞的龕位位置」 見副主教辦事處網站,請按以下連結: https://vgoffice.catholic.org.hk 
詳細內容
2018.07.23
教區陳子殷神父安息
(本報訊)教區神父陳子殷七月十三日在中區嘉諾撒醫院安息主懷,享年九十三歲。 陳子殷神父一九二五年五月生於廣州,後與家人輾轉由香港遷居澳門, 三八年他以十三歲之齡入澳門聖若瑟修院;五○年入讀香港華南總修院;五七年由白英奇主教祝聖為司鐸。 陳神父後曾於一九五七至六○ 年服務西貢聖心堂,六十年代服務元朗及錦田的堂區,六七年到意大利深造。 陳神父於一九七二年服務薄扶林露德聖母堂,七三至七六年服務西環聖母玫瑰堂,七七至八七年服務油蔴地聖保祿堂,八八至九三年轉到長沙灣聖老楞佐堂;他一九九四至九七年為聖神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 陳子殷神父晚年曾長時間在堅道主教座堂聽告解,也有時服務堂區及帶領海外朝聖團。 而他早年曾結集主日講道並出版《主日綸音》(公教報出版)。 另一方面,陳子殷神父的守靈彌撒於七月廿七日(週五)晚七時半假聖瑪加利大堂舉行,安所彌撒於七月廿八日早上十時半假同址舉行,彌撒後辭靈出殯,隨即安葬跑馬地天主教墳場。(公)
詳細內容
2018.07.06
【請為陶成章神父的安息祈禱】
(公教報訊)教區神父陶成章七月五日晚上約九時在明愛醫院安息主懷,享年九十二歲。 九龍聖方濟各堂主任司鐸譚永明神父將於七月七日(週六)早上九時在該堂為陶神父主持安所彌撒。陶神父約半年前開始在聖方濟各堂住宿。 至於陶成章神父的葬禮及其他追思彌撒安排,有待教區容後通告。 陶神父一九二六年二月生於廣西;四零年入備修院,畢業後入讀梧州區平南聖家小修院;四九年他因內地戰亂來港,到華南總修院學習;五六年晉鐸。 陶神父五六年晉鐸後,首處服務的堂區是當時座落牛頭角的天神之后堂(現順利邨),後來先後在柴灣海星堂、油蔴地聖保祿堂、粉嶺聖若瑟堂,以及聖老楞佐堂等服務。 二零一五年,陶神父九十大壽時出版《難得糊塗》,當中輯錄他過去寫下的文章,亦有多篇旅遊記,他曾說:「人生旅途,各自有路。人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但切不可聰明一時,糊塗一世。」他以這話提醒自己常懷著謙虛、包容的態度處事,並笑言「乃真聰明,假糊塗矣!」 請眾為陶神父安息祈禱。 ——陶成章神父踏入九十大壽時 接受公教報專訪 http://kkp.org.hk/node/7621
詳細內容
2018.07.04
道明會李金輝神父安息 玫瑰崗學校小堂7月14日獻追思彌撒
(公教報訊)曾在香港接受培育及晉鐸的道明會李金輝神父,於六月廿七日在意大利為拯救友人而遇溺身亡,終年三十二歲。 道明會聖母玫瑰會省將於七月十四日下午四時半假玫瑰崗學校小堂為李神父舉行追思彌撒;而李神父將安葬於羅馬的道明會墓園。 李金輝神父一九八五年生於中國河北,他二○○八年在港加入道明會成為初學生,○九年宣發初願。他在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完成神學培育,他一五年在宗座聖額我略大學完成歷史學課程後,並繼續在該校修讀歷史學博士課程;他於一六年晉鐸。 李神父遇難前在羅馬進修,並剛完成檔案學及古文字學課程。 會方請信徒為李神父及他的親友和團體祈禱。
詳細內容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