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連結

1970.01.01
明愛社工黃敏信 當選優秀社工
 (本報訊)明愛康復服務明愛全樂軒社會工作督導主任黃敏信當選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社協)的「優秀社工」,他多年來服務精神病康復者的專業工作獲業界肯定。  黃敏信一月十七日在社協周年大會從社署署長葉文娟手上接過獎項。頒獎禮前的記者會上,他呼籲社會接納精神病康復者。 
詳細內容
1970.01.01
慈幼會袁鶴清神父安息 一月十七日(週五)晚八時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守靈彌撒
 (本報訊)慈幼會會士袁鶴清神父(Sylvester Yuan,圖)一月十三日在香港銅鑼灣聖保祿醫院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一歲。   袁神父在香港多間學校服務達四十二年,其中大部份時間是擔任宗教主任, 引導學生歸向天主。袁神父一九九五出任香港仔工業學校的院長兼校監九年,其熱心虔誠、溫和踏實的作風,為學生、老師家長所愛戴,亦備受會士和教友的推祟。他一生忠於會祖鮑思高神父, 抱善牧心腸,持守奉獻聖召。   袁鶴清神父的守靈彌撒於一月十七日(週五)晚上八時在香港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舉行。殯葬彌撒於一月十八日(週六)早上十時在同一地點舉行,彌撒後奉柩安葬跑馬地聖彌額爾墳場。(公) 
詳細內容
1970.01.01
寶血會羅桂珍修女安息 一月十八日(六)假石硤尾聖方濟各堂舉行逾越聖祭
 (本報訊)香港教區寶血女修會羅桂珍修女於一月八日安逝於印尼醫院,享年七十九歲。她生前服務香港與台灣,並對中國教會的教友培育工作貢獻良多。   本身是印尼華僑的羅桂珍修女(聖名若翰納)原籍廣東大埔,她一九六三年為回應上主召叫,毅然離開印尼來到陌生的香港,加入寶血女修會,度奉獻生活凡五十年。   羅修女家人已於一月十二日在印尼為她舉行追思彌撒,骨灰會由寶血會修女護送下迎回香港安葬。   寶血會訂於一月十八日(週六)上午十時三十分假石硤尾聖方濟各堂舉行逾越聖祭,隨即安葬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寶血會墓園。該會修女及羅修女家人邀請教徒為羅修女的安息祈禱。   ﹣﹣詳見稍後印刷版  
詳細內容
1970.01.01
陳日君樞機獲加拿大政府頒授人權獎
陳日君樞機於十月三十一日(當地時間)在加拿大溫哥華接受該國政府頒授人權獎,他對促進人權方面的貢獻獲加國政府表揚。此行陳樞機亦探訪當地的天主教團體。陳樞機秘書處十一月一日發布有關信息: *** 今年七月中加拿大駐港總領事柏伊恩(Mr. J. Ian Burchett)接觸本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告訴他加國外交部部長(Hon. John Baird)請他接受一個「人權獎」, 這人權獎是加國政府為紀念六十年代初的一位總理Mr. John Diefenbaker在2010年設立的。 陳樞機答覆說:「雖個人無功無德當不起這獎項,但也樂意接受,算是對香港所有爭取人權者的鼓勵。」 十月三十一日在溫哥華電影業總部禮堂由加國外長交獎像給陳樞機,儀式相當隆重,除了加國官員也有各宗教代表到場,天主教溫哥華教區主教及主教團團長也來祝賀。 陳樞機廿八日晚到達溫城,廿九日及卅日晚分別在「加國殉道」聖堂及「方濟各」聖堂舉行彌撒、聚餐及講座。各有百多位教友參與,共敘別後。 
詳細內容
1970.01.01
剛果修女服務流徙者 獲頒聯合國南森難民獎
(本報訊)服務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安琪莉修女(Angelique Namaika)九月十七日獲聯合國難民署宣布授予本年的南森難民獎(Nansen Refugee Award),表揚她致力幫助當地流離失所的婦女重建生活。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雷斯(A. Guterres)指修女是「真正的人道英雄」:「她證明了一個人的力量,也可以極力幫助那些因戰禍而分裂的家庭。」  聯合國難民署指出,四十六歲的奧思定修女會安琪莉修女透過其有份創立的「重返社會及發展中心」,幫助受武裝團體綁架、謀殺,以及強暴的倖存婦女,以單對單的輔導方式讓她們克服心理創傷,也透過教育幫助她們融入社會,至今已幫助逾二千人。  該國敦古地區現有三十五萬人流亡,其中七成是相關威脅所造成,當中不少是婦女及女孩。修女曾在○九年因暴力衝突事件而流徙,因此她對於被迫逃離家園的恐懼有著切身經驗。   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pages/Kung-Kao-Po/106180922767098  
詳細內容
1970.01.01
教宗名號中譯:方濟各
(本報訊)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五月二日發通告,指出教宗名號中譯為「方濟各」,通告如下: ======= 奉香港主教湯漢樞機諭:   為統一起見,按教廷所示,當今教宗名號之中文譯名,定為「教宗方濟各」,故應用於彌撒禮儀及其他場合。   祝德化日隆。   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日  
詳細內容
廣告